甘孜日報 2020年12月11日
◎楊美濱
2020年4月15日,我們從廣州市南沙區(qū)出發(fā)到成都,次日一早從成都搭乘班車,沿途歷經12個小時到達甘孜州色達縣,開啟了我們的支教之旅。很多人問,你為什么要去支教呢?我認為作為一個教育人,能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貢獻自己一點微薄的力量,這何嘗不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同時這段支教歷程也會成就自己最難能可貴的人生體驗。
懷揣著憧憬,到了色達,才知道,一切并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簡單……
初上高原,選擇了堅持
色達海拔接近4000米,我們的支教所在地是廣東省首批支援甘孜州教師隊伍進駐地中海拔最高的地方。我們可以預見的是高原反應,預想一周后就可以適應,沒想到頭痛過后,隨之而來的是無窮無盡的的缺氧、干燥、寒冷……初來乍到,常常動不動就雪花飄飄,這對于生活在溫暖的南方的我的確很難適應。由于缺氧,睡不好,平均每天晚上三四點鐘才能睡著,第二天八點準時起床上班。吃不好,色達的飲食以辣的為主,我吃不了辣的東西,每天只能湊合著填飽肚子,住所里堆滿自熱鍋和各種方便面。由于干燥,每天都能在鼻子里摳出一坨坨的血,身上長滿了干燥性濕疹。上個月到高海拔地方回來后就感冒了,一個多月還沒好,咳嗽不止。高原地區(qū)走路常常會大口喘氣。更加令人害怕的是,我的工作性質經常要下鄉(xiāng)到牧區(qū)學校檢查工作,牧區(qū)特有的寄生蟲病以及多發(fā)的肺結核,常常令我膽戰(zhàn)心驚,只能全副武裝,如履薄冰。
要不要打退堂鼓呢?本來南沙區(qū)教育局支援辦說大家來了就是貢獻,如果身體實在扛不住可以申請回去。但我知道來一次不易,依然選擇堅持下去,并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新環(huán)境中創(chuàng)新教學
我在色達支教,擔任的職務是色達教體局教研室的語文教研員。我深知在這個職位上就要促進色達縣語文教科研的發(fā)展。教研室的老師告訴我這里由于是民族地區(qū),語言學習以藏語文為主,漢語基礎非常薄弱,語文教學面臨很大困境。結合我的調查了解,我也發(fā)現老師們的語文教學以生字教學為主,缺乏語言思維的訓練,語文成績更是很不理想。我在教研室主任的邀請下,經過對甘孜州統(tǒng)考試卷的深入分析,通過騰訊課堂開展了一場“學著接地氣地教語文”為主題的培訓。我記得自己作為一線語文教師的教學經驗,為老師們介紹了若干實用的方法。這是色達縣首次開展的網絡教研,可以解決教師現場培訓路途遙遠、安全隱患大的問題,也能節(jié)省培訓經費。這次網絡教研得到教育局陳虎局長的極大肯定,也得到參訓教師的一致好評?!陡首稳請蟆芬浴渡_縣網絡“云”教研攜手促發(fā)展》為題進行了報道。
隨后的第二場網絡培訓是關于微課錄制技巧,這是在分析了教師們微課錄制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所開展的培訓,能有效解決教師面臨的實際困難。過后,色達縣委宣傳部以《線上微課助力教學培訓 遠程連線創(chuàng)新教育幫扶》為題進行報道。同時,為了解決信息上傳下達效率低下的問題,我向教研室推薦了釘釘辦公軟件并進行操作指導,該軟件現已應用到色達縣教育系統(tǒng)中,有效提高了辦公效率。
教體局教研室具有教學指導督導的職能,于是需要常常下鄉(xiāng)到各鄉(xiāng)鎮(zhèn)學校檢查工作。色達縣地域遼闊,到邊遠的學校去接近100公里,去其他學校也需要翻山越嶺,走艱險的盤山公路。
盡管山高水遠,條件艱苦,我還是毅然跟著去。近兩個月,所到過的地方分別有大則鄉(xiāng)、康勒鄉(xiāng)、克果鄉(xiāng)、大章鄉(xiāng)、楊各鄉(xiāng)、旭日鄉(xiāng)、霍西鄉(xiāng)、洛若鄉(xiāng),其中大章鄉(xiāng)海拔4300米,有高原反應,需要帶著氧氣瓶。到達各校之后,聽課評課、檢查作業(yè)及教師常規(guī)備課工作。另外也常到縣城小、二完小、色達中學等在縣城的學校去做調研。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我知道只有通過深入基層,才能更加了解教育教學的基本情況,也才能提供更實質性的幫助。
讓教科研之花在色達開放
在教研室,老師們告訴我色達縣教育系統(tǒng)目前還沒有課題,教師們的科研能力幾乎為零,希望改變這一現狀。在甘孜州教科所下發(fā)課題申報通知后,我決定為教研室申報一個課題。由于本人正在研究教育部的子課題,希望在課題申報過程中,將課題申報及研究的一些做法跟老師們做交流,盡力提供一點幫助。
此外,我還參與了甘孜州的微課比賽、論文比賽,希望用我的實踐為老師們提供范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帶動教師們也參與其中。
另外,我還積極與南沙區(qū)教育發(fā)展中心的語文教研員聯(lián)系,希望將教研資源與這邊分享和對接。6月中旬,色達縣語文教師成功參與了南沙區(qū)舉辦的線上深度學習研討活動。同時,期末考試在即,為了助力教師們的復習,我也將本人所在單位南沙區(qū)金隆小學語文科組的復習經驗與資料跟色達縣的語文教師們分享。
我希望,教科研之花可以在色達的大地上開放。
七八月份是色達最美的季節(jié),金馬草原上鮮花怒放。我希望自己的支教青春猶如那鮮花,絢爛綻放。
【支教日記】
●2020.04.16 一路向西到色達
晚上七點半,我們到達色達車站。色達教體局的老師們已經在車站等候我們了。我們一下車,確實感覺到有點胸悶和氣喘,有點點頭暈。這就是高反吧。這里的海拔是3975米,據說在鄉(xiāng)鎮(zhèn)有的海拔更高,整個縣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我們4位老師總體情況還可以,另外教數學42歲的何老師一路嘔吐,下車之后有點喘不過氣,于是抓著氧氣瓶拼命吸氧。
●2020.04.23 他鄉(xiāng)的樣子
早上,到教體局教研室上班。一出門就看到路上、小車上、三輪車上、垃圾桶蓋上有厚厚的積雪。我的腳踩在白白厚厚的積雪上,軟軟的,黏黏的。再往前走,踩到有人踩過的地方,差點被滑倒,我才知道在積雪上走路還是一個技術活。我向左轉到大街上,街道上都布滿了白色,放眼望去,群山也被披上了白色的面紗。店鋪的老板都在門前掃雪,這畫面我突然覺得很有詩意。
●2020.05.06 小確幸
由于日照時間長,聊完天,天還沒黑。我洗了個熱水澡,洗了頭,把衣服洗了到天臺上去晾曬,把頭發(fā)吹干,再喝一杯奶茶,感覺非常舒服。我們正在慢慢地融入這里的生活,找到自己的節(jié)奏,一些生活的小確幸,讓支教的日子有了一些暖意。
●2020.05.07 在天那邊
往前走,柏油路沒有了,代之的是比較殘舊的水泥路。再向前,水泥路也沒有了,是泥路,還有些坑坑洼洼。接近山頂時,路邊結冰,開始融化,水流到路面上像一條小河。到山頂,路邊堆滿了厚厚的積雪,天上潔白的云朵很低,兩者互相輝映著。應該是有人把路上的積雪鏟到兩邊去,路才能通。山頂海拔4600,我們的車好像要開到云端去,這是一條神奇的天路。我的頭有點隱隱作痛,我知道這是高反,缺氧了。
●2020.05.27 古熱老師與書
古熱老師由于博學多才,常會有人到辦公室來找他翻譯藏文。另外有老師告訴我,他在藏文化上面是佼佼者,不僅在教體局,在色達縣也是有點名氣的。古熱老師說他非常喜歡藏文化,在今年已經買了30多本藏文化相關的書,已經看10多本了。這不,今天下午他一接到快遞的電話,就快速跑下樓去,回來的時候拿著兩本書,一副興高采烈的樣子,一邊走一邊說著:“我買的書到了!”我問他買的是什么書,他說是關于藏文化的。在色達,如此熱愛讀書的,我還是頭一次見。
●2020.05.28 取個藏名
我知道“措”是指大海,我說我喜歡這個“措”字,因為我的名字里面“濱”是指水邊的意思,藏名我也想取相近的。于是他建議說可以重新組合一下,比如叫“羅絨措”,就是智慧像大海一樣廣闊的意思,他想了想,又說這個名字也可以理解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這解釋絕妙,于是一拍即合,確定了這個名字。
●2020.06.02 找親戚
今天一早到單位上班,第一件事通常都會到教體局的辦公室去簽到。簽到的時候,我看到桌子上擺著一疊幫扶登記表格。降初老師正在數著那些表格。到了辦公室,看到扎西老師已經早早的來了。八點半已經過了,其他老師還沒有見到身影。接著降初老師和扎西老師拎著文件包往外走。對我說:“今天只有你一個人在辦公室了,我們要找親戚去了?!薄罢矣H戚”是什么呢?原來他們要去拜訪各自的幫扶對象。其他老師也有各自的任務,也在今天出發(fā)。
●2020.06.11 送教下鄉(xiāng)
車越往下行走,我們所看到的植物就越多了,成排成排的綠樹成蔭。在色達縣城,樹是不多見的。這是我到色達之后,第一次到“下色達”來?!跋律_”即是以縣城為界,海拔更低的地方。有一條小河,順著路邊一直流淌,我想這條河就是我們剛進色達的時候,沿著路邊蜿蜒向上的那條小河吧。這條小河的水是渾黃色的,它很歡騰地在流淌著,現在也看不到冰了,冰雪也都融化了。后來我才知道,這就是色曲河。我看到了久違的綠樹成蔭,心中感到特別親切。以前在廣東,四季的樹都是綠的,呆久了不禁抱怨有一點審美疲勞。但現在,我知道綠色是生機,是活力,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