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新聞 >> 聚焦甘孜 >> 瀏覽文章

索瑪花開幸福來

甘孜日報    2019年10月26日

堅定實施“六大戰(zhàn)略” 全力推進“三創(chuàng)聯(lián)動”

       ◎本網(wǎng)記者 黃良富 馬建華 張兵 蘭珍 張磊 丁瑤 文/圖

       曾經過河靠木橋,發(fā)生過村民被洪水沖走的慘劇;曾經住的是四壁透風的“笆笆房”,如今,農家小樓房在彝族紅黃黑三原色的點綴下,格外惹眼。屋外瓜果飄香,鮮花環(huán)繞;屋內窗明幾凈,漂亮整潔。脫貧攻堅不僅實現(xiàn)了村民們的安居夢,更帶動了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革:村里發(fā)展的大白菜產業(yè)、養(yǎng)殖業(yè)鼓了村民的錢袋子,村民們過上了好日子。海螺溝管理局磨西鎮(zhèn)龍壩尾村60歲的彝族村民羅光全,撫今追昔,感慨萬千,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我州在2014年精準識別出貧困村1360個、貧困人口22.03萬人,貧困發(fā)生率高達23.17%,是典型的“貧中之貧、堅中之堅”;截至2018年底,我州累計減少貧困人口18.9萬人,貧困村退出1109個,貧困縣摘帽6個,貧困發(fā)生率降至3.52%,脫貧攻堅取得重大決定性成就。2019年是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的關鍵之年,我州的年度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是“全力實現(xiàn)12個縣摘帽、251個村退出、7161戶31242人脫貧”。今年以來,我 州各級各部門和廣大干部群眾,緊盯年度目標任務,拿出最大的決心和最強的舉措,全力爭取脫貧攻堅決戰(zhàn)決勝,取得了顯著成績。

      今年前三季度,我州脫貧指標達到預期目標。截至9月底,在14項貧困退出主要指標中,義務教育保障、基本醫(yī)療保障、廣播電視、文化室、衛(wèi)生室、通信網(wǎng)絡6項已全面完成,另有7項進度達90%以上。

      今年前三季度,我州扶貧專項工作也進展順利。新改建貧困村現(xiàn)代農業(yè)產業(yè)基地21.15萬畝、農業(yè)科技示范基地37個;完成易地扶貧搬遷857戶3581人、藏區(qū)新居631戶、避險搬遷142戶;實施東西部扶貧協(xié)作、省內對口支援項目459個;建成扶貧新村226個,新改建農村公路321.119公里;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yè)12266人,開發(fā)公益性崗位16258個,向86086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發(fā)放農村低保金;建成貧困村幼兒園20個,完成中小學校舍改擴建5.26萬平方米,為8691名普通高中困難學生、2861名中職學生發(fā)放國家助學金1743萬元;衛(wèi)生扶貧基金救助4.71萬人次,支出4086萬元。

      今年以來,我州各級各部門和廣大干部群眾,堅決執(zhí)行《關于支持雅礱江上游4縣交界地區(qū)24個深度貧困鄉(xiāng)鎮(zhèn)加快發(fā)展的實施方案》的各項工作部署和工作要求,層層分解任務、壓實責任,多措并舉、倒排工期,奮力推動我州雅礱江上游4縣交界地區(qū)深度貧困鄉(xiāng)鎮(zhèn)脫貧攻堅,成果顯著。

      10月23日,記者從磨西鎮(zhèn)出發(fā),汽車沿著蔡陽河平整的水泥路面,在茂密的森林中穿行,穿過森林,綠樹環(huán)繞、成片綠油油的大白菜和一個祥和美麗的村莊映入記者眼簾,一戶戶人家墻壁涂上了彝族特有的“羊角紋”圖案,寓意吉祥如意。記者走進海螺溝景區(qū)管理局磨西鎮(zhèn)龍壩尾村羅光全家。60歲的羅光全老人正在村間水泥路上散步,看到有客人來訪,他三步并作兩步趕回來。

     “稀客喲,快到家里來坐。”羅光全熱情地把記者迎進家門。兩層樓的木架房,外墻貼了乳白色的墻磚,室內以木條裝飾,地面貼了大紅色的地磚,房頂上裝有太陽能熱水器,客廳里有沙發(fā)、茶幾、大屏幕液晶電視;樓下有客廳和兩間臥室,樓上還有三間臥室。在“主樓”旁邊,單獨廚房、洗手間、浴室干凈舒適。院壩內,牽?;?、菊花怒放,花香撲鼻,門口的水泥地上晾曬著剛剛收獲的金燦燦的玉米籽。

     “我的房子這么大,就我和我的愛人在守家,女兒在雅安工作,因為女兒要生小孩,愛人今天才走?!绷_光全一臉幸福。

      與廚房一墻之隔的牲畜棚圈關著喂養(yǎng)的雞、豬等,院壩里看不到一點垃圾,也聞不到一點臭味。

      羅光全感慨地說,我家以前的住房還沒有這個豬圈好,你看,我家現(xiàn)在的豬圈都是瓦房。

      那段艱苦的歲月讓羅光全終身難忘。六七十年代,不要說蔡陽,就是整個磨西地區(qū)都不通公路,村民過著原始貧窮的生活。因為龍壩尾到磨西就要走兩個小時,然后翻山越嶺到貓子坪才能坐上客車,許多老年人連縣城都沒有去過。當年所謂的住房,不過是搭幾根木桿,砍竹子編成籬笆四周圍攏,上面蓋草,冬天寒風灌進屋里,冰冷刺骨,徹夜難眠。家人用劣質的棉被和身上穿的查爾瓦,倒在火塘邊度過了漫漫長夜。

      查爾瓦質量很差,家人熬煮核桃根,然后把查爾瓦丟到核桃水里浸泡染成黑色,算是有了體面的衣服。父母在生產隊掙工分,一年下來,有玉米飯吃就已經很不錯了。父親早年因為上山挖藥材,不幸摔斷了大腿,喪失了勞動力,家里的日子過得更加艱難。

      海螺溝雖然已經開發(fā)了30多年,基礎設施有了很大的變化,但蔡陽地處偏遠,行路難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在羅光全的記憶里,蔡陽河溝里一共架設有三座木橋,所謂的木橋,不過是用兩根圓木并排凌空架設在河面上。夏天漲水被沖毀,沒有辦法通行。因為沒有公路,村民要花兩個小時,背玉米或小麥去磨子溝水磨房磨面。喂養(yǎng)的豬要賣到磨西,還得請4個壯勞力輪流背到磨西。當時蔡陽的村支書劉世友牽公豬到臨近村去配種,在經過木橋的時候,豬踩滑木橋,把他一起拽入湍急的河中,被洪水沖走,村民不寒而栗。一到夏天洪水季節(jié),家中有老人和孩子過河,家人都提心吊膽,不得不專人護送過河。

     “那時候家里太窮了,1976年,我就參軍去了,不僅為了保家衛(wèi)國,還為了能夠吃飽飯?!绷_光全說,1980年,他退伍回家,過了兩年就包產到戶了。家人勤勞,糧食吃不完,但沒有什么經濟收入,家人已經感到很滿足了。

      因為羅光全和父母都沒有多少文化,羅光全為了給兒女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條件,90年代開始,他便到甘孜州18個縣修路掙錢?!?990年,我在甘孜縣修了216天路,掙了7000元,那時候,國家干部的年收入也不過1000多元。”羅光全自豪地說,修路日曬雨淋,干的是苦力活,當我拿回大把鈔票的時候,家里的日子比村里任何一家都好過。

       后來,兒子長大成人,羅光全又把兒子送到了部隊,兒子在部隊也學了不少文化,退伍回來,正趕上四川省實施藏區(qū)9+3免費教育計劃。9+3畢業(yè)后,兒子在鄉(xiāng)城縣的一個鄉(xiāng)政府工作。大女兒畢業(yè)后,也分配到了鄉(xiāng)城縣信用社,小女兒已經調到了雅安市農發(fā)行。

“我以前的房子非常破舊,7年前,我利用打工掙到的錢,在原址重新修建了住房。后來享受了國家的‘五改三建’政策,自己再出一些錢,花了11萬元,才有了今天這樣漂亮舒適的住房?!绷_光全說,因為兒女都不在身邊,也要養(yǎng)家糊口,我和老伴商量,不能給兒女增加負擔,看到村民種藥材重樓賺錢,兩年前,我拿出一畝土地種植了重樓,明年就可以收成了。因為目前重樓的價格不穩(wěn)定,如果按照今年的價格,一畝重樓的收入也有4萬多元。我還種了1.5畝玉米,主要是喂豬,除了自己吃以外,每年還給兒女們分一些。

      羅光全告訴記者,他還是村里的計生服務員,過去給的月工資是25元,現(xiàn)在已經有1100元了。明年重樓見到效益了,我們老兩口的錢都用不完。

      現(xiàn)在村里的變化有目共睹,羅光全細數(shù)國家好政策帶來的實惠,感恩之情油然而生:雙車道的4公里通村路于2012年得到了硬化;村民大量種植大白菜,一年種三季,畝產3萬斤,賣到成都市龍泉驛、邛崍市、西昌市、雅安等地,而且專門有商販到田間來收購,產值上萬元;家家戶戶都有了鋼磨,磨面很方便;今年有的農戶養(yǎng)豬收入已經超過了20萬元。通過藏區(qū)新居、“五改三建”等好政策,家家戶戶做到了風貌統(tǒng)一,人居環(huán)境得到了極大改善。

     “兒女們都勸我們不要太勞累,但我覺得,國家政策這么好,還得要靠自己加油干,現(xiàn)在,我的身體還不錯,只要在各級干部的幫助下,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發(fā)展路子,我們的生活就會越過越好?!绷_光全喜滋滋地說。

       走出羅光全的家,一輛大貨車正開進村里收購大白菜,村民爽朗的笑聲回蕩在青山綠水間。


  • 上一篇:用醫(yī)者仁心促民族團結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