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8年11月12日
白玉縣激發(fā)群眾內生動力記
麻絨鄉(xiāng)格塔村開展“六星”評比。
◎黃良富 余秋林 謝臣仁/文 徐平波/圖
決勝關頭齊奮進,擊鼓揮楫奔小康。
2020年,同步奔康,決戰(zhàn)正酣,奮勇者勝。
奔康大船上,作為“水手”的貧困群眾如何達到勝利的彼岸?需決心彌堅、信心愈強,方能破水前行。
“脫貧全靠黨的政策好,奔康還得自己加油干”“只要勤勞肯干,日子會越來越好” “脫貧致富自力更生是出路,美好明天需奮斗”……在白玉縣,筆者感受到處處洋溢信心、人人飽含激情。突出群眾脫貧奔康主體意識、激發(fā)群眾內生動力在該縣得到充分體現(xiàn),描繪出全民奔康的美好圖景。
一念之變
從“要我干”到“我要干”
溪水清澈、棧道蜿蜒、屋舍錯落,在紅黃間雜的樹叢掩映下,一幅美麗秋景圖映入大家眼簾。
如此美景,吸引大家移步入村??善婀?!村子關門閉戶,不見一人。近日,走進白玉縣麻絨鄉(xiāng)格塔村,筆者遭遇了“閉門羹”。
疑惑之間,走來一個一個村民,好不容 “逮”到人,自然得問個究里。
“我是回來拿手機,不然你們真找不到人喲?,F(xiàn)在大家都忙著掙錢了,哪還有人像以往待在家里‘磨’日子?!边@個叫澤仁拉姆的村民告訴筆者,村子里的人都在附近的菊花基地務工。
“以前大家都想‘懶就懶到住,政府有照顧’,都等著黨和政府
送錢來;現(xiàn)在大家不這樣想了,都在鉚起勁掙錢?!?澤仁拉姆說起村子前后的變化,更多的是到人的變化。“人窮窮一時,志短短一生。脫貧最終要靠自己,不能一味地依賴政府幫扶?!彼f,以往大家是“人窮志短”,現(xiàn)在村子里的人都是“人不窮了志也不短”。
交談之間,該村駐村第一書記唐可聞訊趕來。他帶著筆者參觀村子,娓娓道說村子的前后變化,為筆者解開變化的“謎底”?!澳憧矗謇镩_展的‘六星’評比,內容涵蓋‘愛國感恩、文明教養(yǎng)、環(huán)境衛(wèi)生、法治建設、和美家庭、內生動力’等內容,以此表揚先進鞭策后進。”唐可指著村民家門框上的評比欄介紹。
白玉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扎西擁珍告訴筆者,扶貧先扶志,白玉縣把激發(fā)群眾內生動力作為重要工作,進一步加大思想道德教育、自我教育,切實通過價值導向的引領,使之充分意識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和行為取向,從而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識、匯聚力量,讓村民通過教育明白了自己的主體地位和主題責任,從“要我干”到“我要干”,從“等送錢”到“忙掙錢”,給貧困群眾注入了自尊、自強的精神力量,點燃了向上向善、不屈不撓的斗志,鼓勵他們開創(chuàng)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從“要我干”到“我要干”,觀念轉變帶來精氣神的變化?!笆锹?,好手好腳有力氣,不去掙錢遭嫌棄?!迸赃叺臐扇世焚|樸的話語作出了生動注腳。
一技傍身
從“不掙錢”到“會掙錢”
揮動斧子,三劈兩削,一件木工活瞬間完工?!鞍⒏烧婺芨?!”在大家的夸贊下,麻絨鄉(xiāng)格塔村村民阿干羞澀地露出笑容。
“以往沒手藝,想掙錢掙不了,開展精準扶貧后,我經過培訓,學會了木工活,有了掙錢的本事,感謝黨和政府對我們貧困戶的扶持?!卑⒏烧f,以往是掙不了錢心里急,現(xiàn)在是會掙錢了滿面笑。
在思想上“扶志”,還得在能力上“扶智”。
如何破解有勞動能力卻無一技之長的貧困群眾“造血”功能不足的難題?白玉縣從“扶智”入手,使扶貧必扶智成為共識。
格塔村開展民居接待,62戶民居將“對外開放”。村民布姆剛從縣里培訓回來,拿著家里的被子按照培訓老師教的流程反復練習著。學習烹飪基本技能、傳統(tǒng)川菜的制作、當?shù)靥厣吓腼兗皠?chuàng)新等,此次培訓布姆學了不少“絕活”。她說:“搞民居接待,不能像以往起床鋪蓋一掀了事,怎樣整理床鋪、怎樣做飯、怎樣說話都是有規(guī)矩的?!?/p>
富有民族風格的藏式裝修、掛滿鐙亮器具的廚房、擺放有致的家具。格塔村澤仁拉姆拉開衣柜,向筆者展示多彩的服裝。澤仁拉姆參加縣里的技能培訓,學習了縫紉本領,縫制民族服裝掙了錢,家里大變樣。
白玉縣成立農業(yè)發(fā)展有限責任公司、建立白玉縣農業(yè)實驗試種基地、打造各類特色農業(yè)產業(yè),多種模式盤活土地,讓村民成“股民”、讓農民成“工人”。據唐可介紹,格塔村把50萬村集體產業(yè)基金入股白玉縣菊花種植基地,每年保底分紅2萬元,村民優(yōu)先在基地務工,這既讓貧困群眾有穩(wěn)定收入,又掌握了菊花種植這門勞動技能?!按謇锩磕昴芊旨t,在菊花基地打工每天工錢有200元,一年這塊收入有兩三萬,2020年脫貧沒問題!”村民汪青信心滿滿,充滿底氣。
底氣何來,來自于有著致富本領,白玉縣通過多種途徑多種形式培養(yǎng)自己的“農民專家”,讓貧困群眾人人有一技之長、個個有致富本領。
從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從扶貧到扶志、從扶志到扶智,貧困群眾有一技傍身,增加了“造血功能”,進一步激發(fā)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形成致富增收的良性循環(huán)。
一子盤活
從“不敢想”到“沒想到”
“以往村子里到處是牛屎,走路腳都踩不下;現(xiàn)在村子里到處干干凈凈,我們生活起來安逸,客人前來也覺得舒心。這些變化是以往不敢想,也沒想到的?!?格塔村村民阿布直說“做夢都沒想到”。
“如果是旅游旺季,村民一天光住宿就可收入3萬元,還不算餐飲、土特產收入。”掰著指頭算著收入,駐村第一書記唐可說的是另一種“沒想到”。
同樣提到“沒想到”的還有麻絨鄉(xiāng)如當村村委會主任仁真青批。在開展脫貧攻堅后,如當村變化很大。“以往泥巴路、現(xiàn)在水泥路;以往電燈就像螢火蟲,現(xiàn)在路燈明晃晃;以往用水困難十天半月不洗一次澡,現(xiàn)在有公共澡堂天天都洗澡……”仁真青批說,最大的變化是村里背靠察青松多自然保護區(qū)建立了民宿接待中心,全村50戶村民戶戶受益。
仁真青批告訴筆者,以往只知道養(yǎng)點牦牛、喂點豬、采點松茸,全村人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沒想到察青松多自然保護區(qū)這個“聚寶盆”,更沒想到搞旅游,后來走出去參觀了內地旅游產業(yè)的發(fā)展,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是抱著金飯碗討口”。民宿接待中心建立后,“錢景”可觀,村民們信心很足。
白玉縣委副書記胥東告訴筆者,白玉縣針對產業(yè)發(fā)展突出存在的“散小質弱”窘境,精心謀劃,精準定位,連片聚集打造“兩軸四片七基地”。白玉縣產業(yè)發(fā)展精彩大戲 “粉墨登場”,一個個富民產業(yè)在務實推進中落地生根。產業(yè)落地,幸?;ㄩ_。如今,在白玉縣,產業(yè)發(fā)展的“兩軸”轉動,“轉”出了特色農副產品培育與種植新格局;產業(yè)布局的“四片”相連,“連”出了全縣17個鄉(xiāng)鎮(zhèn)產業(yè)發(fā)展新希望;產業(yè)輻射的“七基地”建設,“建”出了白玉富民產業(yè)新作為。
“點”“線”“面”的并駕齊驅,農、林、牧、旅的相提并論,干部、群眾和社會各界的同頻共振,讓白玉在脫貧奔康的征程中,豪情滿懷地唱響了產業(yè)富民的奮進樂章。
貧窮限制了想象,但貧窮也激發(fā)了變革。精準扶貧,功在不舍;精準脫貧,志在必得。思路一開,一子盤活,如今,行走寧瑪祖地、盛德白玉,你可以強烈感受到貧困群眾那股昂揚向上、努力脫貧的精氣神兒,猶如迎風鼓張的風帆,承載著白玉人民的奔康夢想駛向勝利彼岸。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