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7年11月23日
俯瞰中谷村安置點。余秋林 攝
■周燕 本網記者 袁飛 劉小兵
奪拉嘎姆一村位于塔公鎮(zhèn)以西16公里,全村有91戶、361人。是康定“11·22”地震的震中,地震中該村房屋全部受災,倒塌8戶、重度受損48戶,其它程度受災35戶。
今天,當記者再次走進奪拉嘎姆一村時,看到這里已經成為地震搬遷集中安置點,家家戶戶門前鋪設的水泥路與之相連;寬敞的村民活動中心除了擁有其他活動中心擁有的功能和配置外,還擁有一個可以停放近百輛車的廣場,同時在村口還新建了游客中心,這為該村吸引過往游客駐足提供了優(yōu)勢;村內不僅有漂亮的太陽能路燈,還實現了手機信號覆蓋;村里所有的住房都是兩層樓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并且配有當地傳統(tǒng)的石板外墻、精美的窗花和一個相對獨立的院壩,一些房子的頂部還插有迎風招展的五星紅旗;不遠處長滿牧草的小山,恰似一個搖籃把整個村子包了起來,白云低垂的天空則如一頂巨大的帽子,將整個村莊保護著……
如此現代、規(guī)范而不失藏區(qū)特色和自然風情的村落,不禁讓一位停車休息的游客感嘆,“要是我能在這里有座房子,那該多好??!”
立足當前 著眼長遠 建設美好新家園
重建工作啟動后,康定市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對該村32戶受災群眾進行了易地集中安置,其他受災群眾進行了分散安置。在實施集中安置項目時,康定市按照“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原則,以“建設地震震中地帶災后重建美麗幸福新村”為目標,結合該區(qū)域的資源實際和民族特色,形成了“發(fā)展現代牧業(yè)生產和特色牧區(qū)文化生活體驗旅游”的重建思路。該項目總投資1692萬元,于2016年年底全面完成主體建設。目前,已有超過半數家庭順利入住。
村民甲巴多吉的新房有100多平方米,二樓的地板和墻面都是精美的木地板,不僅寬敞明亮而且溫暖舒適。甲巴多吉告訴記者,他家總共有4口人,收入來源主要是放牛、挖蟲草和國家的補貼資金,雖然吃穿不愁但幾乎沒有結余。地震把房屋震垮時,他們一家人都感到很絕望,以為從此就住不上房子了。“沒想到,國家的政策這么好,我們也和城里人一樣住上了現代化的房子?!?/span> 甲巴多吉用樸素的話,表達了全家人的心聲。
“以前的房子是用石頭壘起來的,現在的房子用了鋼筋混凝土而且考慮了防火需要,比以前安全多了;以前房子只有一層,都是人畜混居,現在人畜分離,既衛(wèi)生也減少了患病隱患;以前房子都在山上,現在就在公路邊上,出行方便多了;以前村民們都是四散居住,有個急事也不能相互照應,大家相處的機會也少,關系比較生疏,現在集中在了一起,還經常一起在活動中心跳鍋莊,彼此更能相互幫助,關系也更融洽了……”說起現在的居住環(huán)境和以前的區(qū)別,甲巴多吉的鄰居貢嘎,一個只有小學文化的青年人就像個演講家,滔滔不絕。
從安全、便捷、舒適、文明層面全面提升受災群眾的人居環(huán)境,是康定市開展重建工作的又一個目標。
康定在重建中,共重建了1798戶農牧民住房和743戶城鎮(zhèn)居民住房,維修加固了9739戶農牧民住房和6060戶城鎮(zhèn)居民住房,共建設了5個受災群眾集中安置點。對于災后住房建設,無論是農牧民還是城鎮(zhèn)居民,無論是維修加固還是徹底重建,無論是零星工程還是成片項目,康定市都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yōu)先,安全第一、質量至上,綜合配套、優(yōu)化環(huán)境,保護生態(tài)、突出特色,團結進步、安定和諧,從而有充分體現了在恢復重建中,改善人居環(huán)境。
產業(yè)給力 “多腿”奔跑 在幸福大道上前行
從今年初開始,康定境內又多了一個高品質的旅游休閑、觀光度假去處,那就是雅拉鄉(xiāng)中谷村集中安置點。這是一個位于雅拉神山腳下、雅拉河上游,緊臨木格措景區(qū),而且緊靠交通干道、基層設施完善的新興旅游度假中心;這里有品質上乘溫泉、優(yōu)雅舒適的民宿、絢麗多彩的風光和生態(tài)美味的農家菜肴、豐富直觀的茶馬文化。
據中谷村村委會主任楊剛介紹,該村共有農戶60戶、259人,地震致使該村房屋全部受災,其中嚴重受損17戶、其它受災43戶??刀ㄊ邪凑铡耙司蹌t聚、宜散則散”的原則,對其中26戶進行了集中安置。
康定市結合該地資源優(yōu)勢,在規(guī)劃該集中安置項目之初就定下了“安全可靠、宜居宜游、美麗幸福新家園”目標,并確定了“以茶馬古道傳奇事跡為依托,當地傳說的賜福神泉為中心, 打造博愛溫泉·休閑營地”的思路。所以,該安置點的26戶房屋都按照高端民俗酒店的定位建設,外觀充分彰顯木雅建筑風格,內裝充分滿足現代生活需求,面積在100至300平米不等。另外,還統(tǒng)籌災后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和產業(yè)培育資金,為該安置點改造了道路橋梁、水電管網,建設了游客接待中心、村級活動中心、醫(yī)務室、警務室、停車場等基礎設施,并利用該村的溫泉資源建起了溫泉洗浴中心。該項目總投資1647.5萬元,規(guī)劃地塊用地為89546平方米,于去年底建成投用。今年初,該安置點開始試運營溫泉洗浴和旅游接待業(yè)務;截至目前,已經獲得了30多萬元的集體經濟收入。
今年46歲的羅秀花是中谷村安置點發(fā)展旅游產業(yè)的直接受益人之一。地震之前,她曾在餐館、酒店、木格措景區(qū)務工,每月有將近2000元的收入?,F在,她是該安置點便民超市的售貨員,同時負責整個安置點的公共衛(wèi)生,一個月有3000元的工資;旅游旺季,每月還能多拿1000元左右。“現在這個工作我很知足,收入比以前高,離家近,還能照看孫子。這都得感謝國家的好政策和各級干部對我們中谷的支持?!闭f起現在的生活,羅秀花完全壓抑不住濃烈的喜悅和感激之情。
“百分百滿意,做夢都沒想到政府考慮得這么周到!共產黨好,國家政策好!”77歲的常玉珍談到中谷村災后重建時,反復對記者說,她是土生土長的中谷人。對于災后重建,她最高興的就是建起了漂亮的村子,還把溫泉利用起來了。
楊剛告訴記者,村里其他接受分散安置或房屋加固維修的家庭,也在政府的支持和集中安置點的帶動下,走上了從事旅游的路子,他本人就建起了20多間房子準備發(fā)展旅游接待。在楊剛看來,中谷村災后重建最深遠的意義就在于推動了產業(yè)轉型。他說,“以前我們村都以務農為主業(yè),生產的東西也是自給自足;現在搞起了旅游服務,我們的農特產品也有了銷路。這是我們村產業(yè)結構的重大轉型。如果沒有災后重建,這個轉型我們可能還要等上好幾年?!?/span>
據介紹,該市的所有災后集中安置點都將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發(fā)展特色產業(yè)。冬暖式大棚大棚是康定地區(qū)種植蔬菜的重要硬件,災后重建中,康定市還通過實施蔬菜基地恢復項目,新建了30畝的冬暖式大棚……
在地震災區(qū)行走,我們欣喜地看到,曾經經歷災難的群眾已經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這種幸福早已撫平曾經的傷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