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4年06月04日
甘孜州高標準推進長江、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甘孜段建設紀實
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和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甘孜段)建設推進會。
◎本網記者 周燕 文/圖
長江、黃河,是中華文明的溫床,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萬里長江、九曲黃河在神州大地蜿蜒奔流,聯(lián)結起錦繡中華,流淌著千年文脈,以百折不撓的磅礴氣勢塑造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偉大品格,成為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
江河奔騰,文明“潮”涌。建設長江文化公園、黃河文化公園兩大國家級文化公園,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是國家推進實施的重大文化工程。把長江、黃河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延續(xù)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甘孜州搶抓歷史機遇,主動擔當作為,堅持“一盤棋”謀篇布局,積極融入國家、四川省建設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的規(guī)劃,著力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鮮明、功能銜接、開放共享的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格局,把高質量建設長江、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甘孜段)融入中國式現(xiàn)代化甘孜新實踐,努力打造傳承弘揚中華文明的重要地標。
探索建設新路
皓雪長風摩天滴露,橫斷之水天賜而來。五月高原,江河奔流、草原遼闊、牧歌悠揚、百花綻放,一幅水潤甘孜的生態(tài)畫卷徐徐舒展。
5月30日至31日,長江、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甘孜段建設推進會在石渠縣、德格縣、白玉縣召開。本次推進會采取現(xiàn)場考察和會議部署結合的形式進行。
金沙江畔,大家在石渠縣十八軍進藏陳列館考察紅色文化、石刻文化保護傳承情況,在德格縣珠姆省級濕地公園考察生態(tài)保護情況,在德格印經院考察傳統(tǒng)文化保護傳承情況,在白玉縣河坡藏族金屬鍛造技藝傳習所調研金屬鍛造技藝、門薩唐卡等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情況,在白玉縣觀看“江河互濟大橫斷·潮涌甘孜寫傳奇”惠民展演。
這是一場領會建設要義的部署會,這是一場互聯(lián)互動的經驗交流會,這是一場反響強烈的現(xiàn)場觀摩會。兩天時間雖短,卻讓與會人員激情滿懷。大家紛紛表示,一路走來,所見、所聞、所感讓人耳目一新,兄弟縣做法穩(wěn)扎穩(wěn)打、富有特色,大家不僅交流了經驗、開闊了思維、激發(fā)了熱情,更為各縣(市)高質量推進長江、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甘孜段建設提供了寶貴借鑒案例。
談感受,信心滿滿、干勁十足。抓落實,齊頭并進、攻堅克難。
“現(xiàn)場考察,帶來的是工作的壓力,更是前行的動力?!笔h文廣旅局局長澤仁曲珍表示,我們將把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甘孜段建設作為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和民生工程,以重點建設項目引領,深入挖掘石渠縣黃河文化中的獨特元素和精神內核,提煉出具有代表性和感染力的品牌故事和文化符號。
德格縣文廣旅局副局長擁措同樣收獲頗豐。她表示,德格縣將以打造國際生態(tài)旅游目的地為主線,文旅融合為抓手,充分利用康巴文化中心、格薩爾王故里、南派藏醫(yī)發(fā)祥地、中國藏族傳統(tǒng)手工藝之鄉(xiāng)等品牌效益,突出抓好長江國家文化公園甘孜段建設,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fā)展。
看成果,話改變,心潮澎湃。長江、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甘孜段建設推進會,為全州各部門吹響了下步工作的號角。
賡續(xù)千年文脈
甘孜州是長江、黃河上游生態(tài)屏障和“中華水塔”的重要組成部分,總長2.78萬公里的河流在這里奔騰,涵養(yǎng)出了1091.4萬畝天然濕地、144個湖泊。長江上游的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在這片遼闊的土地并行流淌,黃河上游支流查曲河、熱曲河在這個青藏高原上的文明高地相遇。江河同源共流,譜寫出各民族在大橫斷和諧共生的歷史,為璀璨文明的生生不息提供了不竭的源頭活水。
從汩汩細流的高山融水到水闊浪急的滔滔江流,沿途流域孕育了浪漫奔放、兼收并蓄、絢麗多彩的康巴文化,流淌成甘孜煌煌文明史,從扎溪卡草原石經城的娓娓道說到德格印經院雕版的歲月沉淀,從麥宿手工藝之鄉(xiāng)的藏藝匠心到河坡“兵器庫”的鏗鏘聲韻,從溜溜城的情歌傳唱到瀘定橋的鐵索悠蕩,從漫長的茶馬古道延續(xù)的璀璨文明到穿云而來的云端天路,從丹巴古碉藏寨流淌神秘的嘉絨文化到稻城亞丁雪山矗立悠遠的三怙主傳說……
各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成為綿延萬年的歷史文化遺產,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增添了一簇簇奇葩。與此同時,各民族間的文化有著相互交流、交融的共性,各民族文化相互影響,相互借鑒,相互欣賞,共同發(fā)展和進步,進一步增強了各民族的凝聚力和大團結。
“德格印經院院藏雕版檔案”成功入選《世界記憶亞太地區(qū)名錄》,稻城皮洛遺址保護利用項目穩(wěn)步實施,《康巴文化生態(tài)保護(實驗)區(qū)規(guī)劃》編制評審工作順利推進,各縣(市)非遺項目普查取得新成效,全域博物館之州打造方興未艾……
“32萬余塊雕版檔案,匯成世界文化寶庫的瑰寶。”德格縣政協(xié)秘書長益西翁波表示,德格印經院至今已有近300年的歷史。在這漫長歲月中,德格印經院院藏雕版涌現(xiàn)了不少珍本、孤本,承載著無數(shù)文化、歷史和宗教的記憶。其藏族雕版印刷技藝更是整個涉藏地區(qū)唯一完整保存、傳承,并依然處于實際運轉狀態(tài)的傳統(tǒng)技藝,堪稱“中國活版印刷的活化石”。
益西翁波認為,德格印經院的存在本身就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保護和傳承。德格印經院里的每一名工匠、工人都把在這工作看作是一種光榮。他們嚴謹?shù)膽B(tài)度和精湛的工藝吸引了很多年輕人加入到傳承隊伍中來,讓更多人了解這一世界文化寶庫的瑰寶。
白玉縣地處康巴文化核心區(qū),是藏族金屬鍛造技藝保存相對集中和完整的地區(qū)。“近年來,白玉縣深耕人文沃土,聚力守正創(chuàng)新,全面推進文化傳承發(fā)展,文化創(chuàng)造力、宣傳引導力、傳播影響力顯著提升。”白玉縣文廣旅局局長呷絨志瑪說,白玉縣正努力推動藏族金工技藝、門薩唐卡等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使之在白玉大地煥發(fā)出新時代光彩,不斷擦亮“中國藏族金工藝術之鄉(xiāng)”這一全國性的金字招牌。
呷絨志瑪表示,下一步,白玉縣將結合長江國家文化公園甘孜段建設,創(chuàng)新內涵和形式,將金屬鍛造技藝等非遺文化搬上舞臺。打破思想禁錮,培育非遺傳習基地、就業(yè)工坊等。以活動為載體,加大宣傳力度,展示“非遺”保護成果。讓非遺文化“活”起來、非遺傳承“走”出去、非遺宣傳“火”起來。
構筑精神家園
萬山錦繡,千河浩蕩。近年來,甘孜州充分發(fā)揮資源稟賦優(yōu)勢,統(tǒng)籌做好文化旅游、高原特色農牧業(yè)、清潔能源“三篇大文章”,加快打造“兩區(qū)三地”,高站位部署、高規(guī)格推進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圣潔甘孜”“亞克甘孜”雙能驅動助力鄉(xiāng)村振興,“G318中最美景觀大道”“G317絲路甘孜”串聯(lián)起詩與遠方,五大清潔能源基地釋放令人幸福的“綠色電能”……以“生態(tài)+文化”努力譜寫新時代的“長江之歌”正在“長江之巔”奏響,新征程中的“黃河大合唱”在“黃河之源”回蕩。
在四川省長江國家文化公園“一核三區(qū)六帶”的干支聯(lián)動空間格局中,甘孜州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涉及保護傳承工程、研究發(fā)掘工程、環(huán)境配套工程、文旅融合工程、數(shù)字再現(xiàn)工程、“9·5”瀘定地震海螺溝恢復重建6大類,第一期重點項目儲備47個,建設瀘定橋紅色文化展示園、格薩爾文化展示園、稻城亞丁——皮洛遺址文化展示園、康定情歌文化展示園;“締結”康定、瀘定等茶馬古道集中展示帶、格薩爾王城至新龍縣藏羌彝文化集中展示帶、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館至安順場景區(qū)長征文化集中展示帶;融合發(fā)展大貢嘎文旅融合區(qū)、格薩爾王文旅融合區(qū)、瀘定橋文旅融合區(qū)。甘孜州兩江一河區(qū)域的“四園三帶三區(qū)”正如顆顆明珠鑲嵌在康巴大地。
在四川省規(guī)劃的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一廊三區(qū)”中,甘孜州結合國省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相關要求,梳理儲備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黃河民俗文化、游牧文化、石刻文化等方面項目9個,總投資3.4億元,擬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3億元;加強黃河文化保護挖掘,出臺《石渠縣文物保護管理辦法》,建設“文物云系統(tǒng)”,更新完善不可移動文物名錄708處,新增可移動文物604處,核定公布165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推進嘛呢石刻群申報世界遺產名錄工作,《石渠巖畫》出版發(fā)行,十八軍進藏陳列館成功開館;召開川青藏毗鄰地區(qū)文旅聯(lián)盟大會,完成石渠旅游線路地圖制作及四條旅游線路規(guī)劃;大力推進長沙貢瑪國際重要濕地保護,實施草原禁牧1446萬畝、人工種草5萬畝,天然草原改良20萬畝,退化濕地植被恢復1.6萬畝,有害生物防治230萬畝,一個集生態(tài)文明示范、民族團結進步、文旅融合發(fā)展、長征豐碑紅色文化先行為一體的黃河文化公園先行示范區(qū)正在崛起。
大江滾滾、大河滔滔,不舍晝夜,奔流向前。一曲壯闊的新時代之歌正在康巴大地奏響,江河文明帶著新鮮的潮流氣息撲面而來,雪域高原將演繹大江大河新時代的甘孜新傳奇。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