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3年12月06日
◎甘武進
揚之水,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致力于先秦文學與古代名物研究。從2012年起,每年秋天,揚之水先生都會趕赴正倉院,她將赴正倉院看展看成是一次次“約會”,正如她書中所說:“京城的銀杏樹黃了,京都的楓葉紅了,便是與正倉院約會的花信,于是帶著唐人故事走進正倉院?!逼叽巍凹s會”之后,她將所見唐代寶物與生活史的細節(jié)以及詩歌對應的物事結(jié)合起來,十年后寫成了這本書。
《與正倉院的七次約會:奈良博物館觀展散記》全書共分八個篇章,均為揚之水先生七赴奈良正倉院觀展所得,另附錄一篇與正倉院文物工藝相關(guān)的文章。她以細膩的文筆,記錄在展廳觀看到的點點滴滴,古琴、古鏡、文房用具、香爐、棋盤、金銀首飾……以一貫的嚴謹考證,結(jié)合詩詞文獻、考古材料及圖像資料,帶著我們看懂正倉院藏的唐代文物,品讀文物背后的故事、文化,還原歷史的原貌,呈現(xiàn)唐人的生活,赴一次與唐文化的約會。
日本正倉院中的寶物一半以上來自中國、朝鮮等國。尤其是珍藏著唐代時候的眾多寶物。開元二十一年(733年),鑒真第六次東渡成功,帶去的佛經(jīng)、醫(yī)藥、書法等就存放在正倉院內(nèi)。唐代的不少寶物在國內(nèi)已經(jīng)非常罕見,難能可貴的是有相當一批唐代文物在正倉院內(nèi)久居1000多年,至今保持著良好的狀態(tài)。正倉院每年秋季開放時,只拿出其中70件左右的文物進行展示。因此參觀者看到正倉院寶物的機會非常珍貴。
“玉環(huán)盛裝奏琵琶,一曲淚訴別離情?!睋P之水在第一章中講的就是琵琶,提到的螺鈿紫檀五弦琵琶是目前世界上僅存的最早五弦琵琶,這個琵琶是當年唐玄宗和楊玉環(huán)共同贈送給當時日本圣武天皇的禮物。圣武天皇死后,把它獻給正倉院。琵琶并不是中原之物,張騫出使西域后,“絲綢之路”搭建起中外文化交流的路,漢魏時西域人帶來五弦琵琶,隋唐時期盛行。它側(cè)面反映唐朝時期的國情,只有在百姓安居樂業(yè)、社會繁榮安定的情況下,才會出現(xiàn)文化、藝術(shù)等方面的盛興。
跟隨揚之水先生的妙筆,我們鑒賞紅牙撥鏤撥、金銀平文琴等樂器等。這些從中國舶來的,其真正用途并不是用來彈奏,而是作為古玩;還有唐代的精美的鏡子和鏡盒、漆胡瓶等。先生介紹了“金銀平脫”繁復的制作工藝,她寫道:“柔條縈的纏枝花卉,對舞的鳳凰,雙飛的鸚鵡,纖麗精細的線條揮灑出鳥語花香,創(chuàng)造它的不是筆墨,不是針線,卻是堅硬的錘鏨”。先生告訴讀者,令他國人折服的不是紙醉金迷,而是集大成的文化與文明。
書中指出,代表唐代工藝杰出成就的是鑲嵌藝術(shù),木畫,金銀平脫,金筐寶鈿,螺鈿或曰寶裝,都屬于此。唐代的金銀平脫,用作貼飾的做成各式花鳥紋樣的金銀片,便都是所謂“鏤鍱”之屬,如唐惠陵亦即李憲夫婦合葬墓出土漆器上面脫落的各種銀飾片?!彼鼜纳瞎艜r期的金屬嵌錯發(fā)展而來,在材質(zhì)方面則大大擴展,即以紙絹之外的各種材質(zhì)表現(xiàn)畫意或者說追摹繪畫效果,精麗工巧,夸妍斗艷,達到了平民造型藝術(shù)的極致。
這本書不厚,甚至可以說非常小巧,但它蘊藏的信息量實則巨大。在撰寫時,揚之水先生沒將它定位為專業(yè)文獻著作型書籍,也并未針對某些點深入探究,而是就著她的關(guān)注點、興趣點,展示這些展物所述說的生活史,結(jié)合相關(guān)的詩詞文獻、考古資料,為我們講述著展物們背后的故事與文化。如果我們對唐文化感興趣,想學著看展觀展,大家可以看看這本書,它將為我們帶來驚喜。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