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1年10月07日
◎洋中魚
湖南省東安縣紫溪鎮(zhèn)淥埠頭村沉香寺,是一個頗為特別的地方。一是它的地理位置獨特,位于千里湘江第一灣底部的尖峰嶺上;二是它的名字獨特,以沉香為名,且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當年舜帝南巡從淥埠頭路過,見尖峰嶺上紫氣騰騰,便知是塊風水寶地,決定南巡結(jié)束歸來再到山上看看。為了標識出具體的位置,便在半山腰的懸崖處栽種了兩棵沉香樹。后來,舜帝崩于蒼梧之野,葬于九嶷山,沒能再來淥埠頭,可是沉香樹卻愈長愈大,人們?yōu)榱司拺阉?,在此建寺,并以沉香為名?/p>
站在沉香寺前的懸崖上,眺望湘江第一灣,聽到背后傳來的禪院鐘聲,我禁不住臆想出了一幕景象:黃昏時,一條悠悠的柏木小船在河中隨波逐流,一個懷才不遇、憂國憂民的官員,在船上已經(jīng)漂泊了一天一夜,他想著自己在官場仗義執(zhí)言結(jié)果被小人排擠,想著圣人的教誨和臣子的責任,想到家鄉(xiāng)的父母與兄弟,想著自己顛簸起伏的人生,睜著雙眼久久不能入睡,憂愁像江面上四處彌漫的霧一樣籠罩在心頭。夜幕低垂時,小船靠岸,這位官員下了船,沿著小徑上了山。當他站在這里借著月光眺望到蜿蜒北去的湘江時,似乎有所頓悟:我們每天見到的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上下,等等,都是相互交迭的,而人的善與惡、好與壞,也都是相互交織的。只要自己明白了這個道理,又何必在乎小人的算計?又何必在乎能不能繼續(xù)升遷?一個人生下來,本是純潔得如同一塊白色的布,而社會是一個大染缸,一個人走上社會,誰敢保證自始至終不變色?想到這里,官員決定效仿陶淵明,就地結(jié)廬,遠離車馬。爾后,索性落發(fā)為僧,籌資建庵,并在庵子后面的石頭上刻下了四個大字:我心非石。
我的思維在這時又換成了另一幅景象:東安的一個大家閨秀,愛上了本地的一個窮酸秀才。兩情相悅,兩心相許。閨秀支持秀才赴京趕考,秀才果然高中,轉(zhuǎn)任地方要員,幾年后三妻四妾,卻忘了當初柳樹下對大家閨秀的諾言。大家閨秀獲悉后,跑到江邊欲投江自盡,被庵里外出的尼姑攔下,帶回庵里。在庵里,這位大家閨秀前思后想,覺得割舍不下。后來,決定就此出家,并寫下了“我心非石”四個大字,幾十年后,這位尼姑慈登蓮界,后人在她的禪房找到她遺下的字,就把它刻在庵子后面的石山上。
這兩幅景象雖然是我的臆想,但決不是胡思亂想。兩次應邀到湘江之畔的沉香寺采風,我最感興趣的不是這里的建筑、樹木和佛教,也不是寺廟后面的飛鴿石塔和圣泉,而是石塔旁邊石頭上不知誰人書寫誰人刻石的“我心非石”四個字。這些字每字高寬大致相等,約0.66米,陰刻,筆力沉穆雄渾,刻工細致精巧,刀痕清晰。這種無名氏的藝術(shù)作品,不但帶給了人們愉悅的審美享受,而且容易引發(fā)人們深思。
熟悉國學的人都知道,這四個字出自于《詩經(jīng)·邶風·柏舟》,原文為:
我心匪鑒,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據(jù)。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我心匪石,不可轉(zhuǎn)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而石刻改“匪”為“非”,雖為假借,但個中緣由值得思考。我想,大約有兩層意思:一是表示否定。雖然我已經(jīng)落發(fā)為僧(尼),但我的心不是鐵石心腸,還是對朝廷的大事(或通過考試當了官的你)念念不忘,心里很想再為朝廷效力(再次見到你)。無奈緣分已盡,我只好在這里慈悲為懷,普渡眾生。二是表示心靈擺脫了羈絆,得到了解放。自從離開了官場,在這里做了僧人(尼姑),經(jīng)過終日誦經(jīng)念佛,我感覺到自己的心逐漸得到了解放。因為每當我在這里瞻峻朗崇山、睹清洌江水、浴習習微風、賞裊裊祥云時,就會有一種萬般風情收眼底、千古真知開胸襟的感悟。是啊,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何其短暫?撫今鑒古,我們何必為名爭?何必為利累?何必為權(quán)憂?何必為情困?不妨在此以虔誠之心,皈依佛祖,一朝一拜、一瞥一思,感悟人生。
站在石山前,仰望著四字石刻。想到自己前面的臆想,感覺那四個字忽然變成了躥動的火焰。原來“我心非石”不是石動,而是心動。因為在那冰涼的石頭之上,一直彰顯著炙熱的臣子忠誠與愛情忠貞。想到自己平時的忙忙碌碌渾渾噩噩,忽然向往起一種無得無失、無榮無辱、無是無非的人生境界來。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