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1年09月22日
◎ 彭忠富
孔子曾說“多識鳥獸草木之名”。在農業(yè)社會的背景下,“鳥獸草木”很自然地成了《詩經》中最具代表性的象征符號。在《詩經》中呈現在我們眼前的首先是一個“鳥獸草木”的世界。它們直接或間接地和社會、人的生活及情感相聯系,是活生生的形象,也是人的生活及情感的象征、暗示、烘托或比照?,F在看來,孔子旨在讓學生親近自然,從自然中獲得感發(fā),也使得自然對人有所回應,強調人和自然之間品性、感情的相通性。
孔子的倡議得到了歷代士人的積極回應,譬如文學巨匠魯迅,如果不是因為文藝療救國民精神這個更高的志趣,魯迅很可能會成為一個出色的生物學家。魯迅到日本留學后,對科學研究的興趣發(fā)生了明顯的轉移,即從地質、化學等無生物科學向植物學、動物學、醫(yī)學等生物科學轉移。由于魯迅豐富的生物學背景,他對生命和死亡的理解,往往不是把這些問題僅僅視為文學的主題而已,也不僅僅是把它們視為永恒的、盡人皆知的哲學命題。對魯迅而言,生命和死亡是有其具體的生理內容的,他始終熱心關注科學和文學領域的最新發(fā)展,從而搭建起來了自己的“進化論生命觀”,并使之成為基本知識框架和世界觀。
魯迅的“進化論生命觀”,在他的小說、散文和雜文里都有體現,如《吶喊》夏瑜墳上的花圈、閏土兒子水生應有的新生活等。學者薛林榮長期致力于魯迅的微觀研究。他認為魯迅一生熱愛博物學,更鐘愛樹木花草。其筆下的樹木營造了特殊的意境,透露了魯迅的內心密碼,值得我們密切關注。薛林榮最新出版的《魯迅草木譜》分為上下兩卷,收錄了《童年的四季桂和百草園》等40篇文章,以花草樹木為切入點,洞悉魯迅的內心世界,力求發(fā)現一個有血肉、有溫度、有人情的魯迅。作者不僅廣泛研讀了魯迅作品及研究論集,梳理出魯迅作品中關于植物的線索,結合作品進行深入分析,而且將視野擴大到他的生平行跡,從細微處尋繹其一生和植物的關聯,洞悉其內文世界。
譬如在《我想去學生物學》中,作者談到了魯迅在日本求學期間與藤野先生的交往,以及他醫(yī)學救國的夢想破滅后,轉而致力于文藝救國來改造國民精神的轉變。在《童年的四季桂和百草園》中,作者談到了魯迅的家族背景,百草園的真實情況與文學史上的“百草園”的區(qū)別?!稄陌俨輬@到三味書屋》由于進入中學語文教材,已經成為了廣為人知的名篇,書中呈現了大量有趣的動植物及與之相關的奇聞軼事。作者認為魯迅是從一個孩子的視角,發(fā)揮了豐富的想象,才在紙上構筑一個令人神往的兒童樂園,以反襯私塾生活對兒童天性的扼殺。
草木春秋,別有洞天。本書以魯迅生平時間線編排內容,敘說不同時期魯迅與草木有關的文字和文化活動,挖掘了魯迅對植物學的興趣,勾勒了生活中少為人知的魯迅形象。本書獨辟蹊徑,是研究魯迅日常生活、精神世界的極有價值的史料。其小品文的形式,切口小而視角獨特,語言平實質樸,充滿意趣。書中有大量生動的結合文本的插圖,增添了本書的趣味性,可觀賞可揣摩可收藏。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