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文化 >> 康藏文化 >> 瀏覽文章

老食器

甘孜日報    2018年09月03日

◎張金剛

盤點細數(shù)老家里的老食器,不禁淚眼朦朧:美食消散,食器猶在;加工、炊煮、盛放、進食、貯藏,沉默無言的食器,曾在每個餐前忙碌的時刻,滿血復(fù)活、辛勤勞作,造就了多少最平民、最養(yǎng)人的湯菜飯食,打理著尋常日子,滋養(yǎng)了數(shù)代家人。

一切與家常餐食有關(guān)的器物,我都愛籠而統(tǒng)之地稱為食器。它們次第聚攏來,成為家里一員,忠實乖靈地服從主人調(diào)遣,分工明確又精誠團結(jié)地奉出一日三餐,給養(yǎng)祖孫數(shù)代。歲月無痕滑過,可經(jīng)年的老食器卻留刻下歲月的印痕,升騰著溫度,默述著故事;彌散的,是家的味道。

每當(dāng)給老家添換鍋碗瓢勺、壇罐箅筐,父母都會感嘆:這些老物件兒跟了我們幾十年,對了脾氣、用著上手,不用換。我硬堅持,父母便將新食器塞起來,說:等舊的壞了,再用!我知道,父母與那些散落老屋各個角落的老食器生了感情。

一溝的棗樹,死了數(shù)棵。爺爺蹲下來,用枯槁的大手摩挲著枯裂的樹皮,老淚縱橫:你們養(yǎng)活了我們?nèi)遥蚬碜訒r還養(yǎng)過八路軍,舍不得你們呀!他默默坐在樹下,一鋸,一鋸,鋸了一上午。又幾天,鋸斫、錛鑿、拼接、打磨,做了案板、搟面杖、小凳子數(shù)套,分給父親、叔伯。

我家的那套,還在用。每次回家,母親便取出缸內(nèi)的腌肉、拔來應(yīng)時的蔬菜,用略鈍了的老鐵刀,將棗木案板剁得當(dāng)當(dāng)響,全村人都能知道我家要包餃子。我略帶嫌棄地說:這案板都凹陷了,還剁出了木屑,該換了。母親拍拍我:你就是吃著這木屑肉餡兒長大的,看多壯實!我憨憨一笑。兩塊棗木拼成的面案板,接縫處或存了硬面渣,或透著光,卻與搟面杖一樣溜光水滑。兩相碰撞,嘎噔嘎噔十分悅耳,甩出張張餃子皮兒。

院中,山里采來的石塊、石板架成的簡易餐桌,早被蹭得沒了棱角;三把棗木小凳擺上,面兒凹了、腿兒細了、楔兒松了,卻還穩(wěn)當(dāng);幾個磕了沿兒的藍紋瓷碗、團花盤子,盛了熱騰騰的餃子端上,催開了父母和我的臉龐。不變的食器、不變的情景、不變的親人,一如昨日的昨日,可悄然間父母已年過七旬,我也已是中年;隨餃子咽下的,更是不忍觸及的種種。

秋后的高粱,高挺著稈子、穗子,在田間招搖。放倒,砍穗,收稈,晾曬,又是一季豐收。父親挑粗壯的高粱稈,一根根碼在原木特制的箅床上,用麻繩纏好,制成蒸饅頭用的蒸箅、壓豆腐用的壓箅;母親選細滑的高梁稈,一根根用長針細線穿起,制成放食品用的箅排、蓋鍋甕用的箅蓋。褪去高粱粒的穗子,順溜硬朗,綁成刷鍋用的炊帚;浸泡過的白高梁稈,綿軟干凈,編成淘菜用的小筐……高梁穗稈食器,樸素、耐用,自然環(huán)保,很是稱心。

每個忙年的臘月,便是這些食器的秀場。蒸箅架在鐵鍋中,經(jīng)過火燒水蒸,奉出暄騰、噴香的饅頭、包子、年糕,晾于箅排上;在其與高粱稈接觸的一面,自然烙上箅排的紋路,道道凹凸起伏的箅子印兒清晰、親切。壓好的豆腐,臥在壓箅上,柔白細嫩;切條兒油炸至金黃,蘸鹽碼于甕中,用箅蓋蓋好,燉菜以用。攤好的煎餅,疊成方形,擺在箅排上曬干摞好;與肥腸、排骨湯搭配泡食,是冬季暖心暖胃的絕佳美食。破了補,壞了換,一批批高梁稈老食器用下來,徹底將土地、莊稼、三餐、農(nóng)人,緊密連在一起,相伴晝夜寒暑,不離不棄。

年歲愈長,愈發(fā)想?;丶铱纯矗灶D娘做的飯。母親塌腰佝背,與幫廚的父親默契配合。用磨短的鐵鏟,翻烙幾張油津津、黃澄澄的蔥花餅;用磨細的長搟面杖,搟一頓柔長勁道的手搟面;用磨成月牙兒的鋁勺,攪動那口老鐵鍋,慢熬一鍋甜香的南瓜紅豆玉米糝粥;用磨得光滑的饸饹床,軋一次紅薯榆皮面饸饹,爽爽地來上兩大碗解饞……猛地發(fā)現(xiàn),只有經(jīng)年的老食器,才能做出母親的味道,盛滿家鄉(xiāng)的溫暖。

慢慢,父母老了,心氣兒淡了,有些老食器漸次被時光貼上了封條。不養(yǎng)豬了,那個曾盛滿新鮮豬肉的肉簍,根根荊條已然脫落、枯朽;菜種少了,那些曾腌滿酸爽泡菜的壇子、罐子,都閑棄在院角、墻角,落入枝葉,沾了泥垢;時代變了,那些曾被村里人搶占的石碾、石磨,曾被顛晃搖擺篩出面粉的粗細面籮,曾被家人捂著燒烤土豆、花生的火盆,曾被端在手上舀水舀米舀面的天然葫蘆瓢,曾被捧在手里盛水盛飯盛湯的搪瓷缸、鋁飯盒,都退出了舞臺,孤獨落寞地散落村里,或永遠消失……

那次下鄉(xiāng),進一農(nóng)家討水喝。大媽正忙著為探親歸家的兒子做石磨豆腐,老土灶上的老鐵鍋里熬著乳白的豆汁,熱氣翻涌、豆香彌漫,院角的石磨還沾著道道豆糊;聞訊回家的大姐又燃起三爪兒小泥爐,架起鐵鏊,為弟弟攤做金黃的發(fā)面餅。見我們來,大媽盛上鮮美的豆汁,大姐端來噴香的面餅,熱情招待,我們邊吃邊看著一家人溫情地忙活。那些塵封的老食器,因孩子的歸家再次隆重登場,點亮了久違的親情。我喝下的滾燙豆汁,溫?zé)崃四c胃,又涌上眼眶,幾欲溢出。

一道道食器,或是自制、或是買得,或是祖?zhèn)鳌⒒蚴切轮?,或是樸拙、或是精致,或是蒙塵、或是锃亮,皆為每家日常生活的必需。盤點細數(shù)老家里的老食器,不禁淚眼朦朧:美食消散,食器猶在;加工、炊煮、盛放、進食、貯藏,沉默無言的食器,曾在每個餐前忙碌的時刻,滿血復(fù)活、辛勤勞作,造就了多少最平民、最養(yǎng)人的湯菜飯食,打理著尋常日子,滋養(yǎng)了數(shù)代家人。

老食器,沾染著煙火,沉淀著歲月,相伴著成長,安放著鄉(xiāng)愁,更寄寓著我們對良好家風(fēng)的傳承,對完滿人生的期許,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對心上老家的守望……

 


  • 上一篇:釀秋天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