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8年05月11日
◎廖華玲
“春歸幽谷始成叢,地面芬敷淺淺紅。車馬不臨誰見賞,可憐亦解度春風”,這首詩是宋朝王安石對一種叫石竹花的普通植物不被人賞識的嘆息感慨。
“春歸幽谷始成叢,地面芬敷淺淺紅。車馬不臨誰見賞,可憐亦解度春風”,這首詩是宋朝王安石對一種叫石竹花的普通植物不被人賞識的嘆息感慨。其實,平凡的,或許就是偉大的,石竹花默默散發(fā)著沁人心脾的清香,猶如默默的母愛,因而“康乃馨”的別稱更適合其品質。
五月的康乃馨,是屬于母親的。母親節(jié),對于我來說,無論是一束康乃馨,或是一句祝福的話語,還是一段飽含深情的文字,在母愛面前都顯得有點單薄??墒?,如若不這樣做,又叫我心安何處?母親的身體已不再健朗,然而我漂泊在外,陪母親過個母親節(jié)的愿望也一次次落空。于是,每到母親節(jié),反而是母親來安慰我:“少寄禮物,心到,愛就到。”
品味母愛,就是一個人默默回憶母親的深厚愛意,直到眼角掛上幾滴淚水為止……
童年,家境清貧。那年月,給孩子過生日,除了一桌較為豐盛的菜肴之外,拍張生日留影就算是有點“奢侈”的了。母親為了給我過好六歲的生日,天不亮就催促著父親帶我們進城照相。拍完我單人的生日照后,攝影師勸我們拍張全家福,母親說什么也不肯,我只好和父親合了個影。后來,我才明白,母親的衣褲上有幾處縫補,她怕那“刺眼”的補丁影響照片的美感。現(xiàn)在我想告訴母親,或許正是因為沒有你衣服上大大小小補丁的點綴,才使這張照片不完美,但你隱藏的母愛永遠定格在快門按下的那一瞬間。
母親是個下鄉(xiāng)的知識青年,有文化。因此,對于我的學業(yè),即使是初中課程,輔導起來也游刃有余。春夏秋冬,母親都默默地陪伴著我寫作業(yè),為我糾正坐姿,聽我背誦課文,助我解析難題。寒窗,但不苦讀,因為有“琴棋書畫”給我調節(jié):母親用竹葉教我吹出美妙的音樂,用石子與我對壘五子棋,用樹枝傳沙地書法,用粉筆授石板繪畫。正是這些優(yōu)雅的母愛,默默地陶冶著情操,讓我明白“月圓是詩,月缺是畫;日上燦爛,日落浪漫?!?/p>
成長是煩惱的,自認為學過、見過的比母親要多、要廣,母親的萬般叮囑在我眼里都不以為然,剛開始還口頭應允,后來簡直是“耳邊風”。聽到母親長長短短的嘆息聲,我更是心煩,認為母親的心操得太寬。融入社會,經(jīng)歷多了,才明白那聲聲嘆息中的內(nèi)涵,那種愛是多么厚重,而母親只是默默地傳遞著。
在母親的眼中,兒女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因而默默的母愛就像“潤無聲”的春雨恩澤心田。年輕氣盛的我,走得再久,走得再遠,但從來沒有走出母親的愛。飄蕩在異鄉(xiāng)的靈魂感到疲倦時,能停泊的只有你的港灣;事業(yè)遇到挫折時,你一句“誰的青春不輕狂”便會給我無窮的動力;給我拭去或喜悅或傷心淚水的人一定是你,扭過頭,你任憑心疼的眼淚奪眶而出,轉回臉,你帶著淚痕的面容露出微笑,溫暖的眼神透射著母愛的光輝。母愛默默,滋潤心靈,沒有盡頭。
母愛,默默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個細節(jié),就可以溫暖兒女一生。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