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濤
鸚哥嘴石刻是巴塘縣茶馬古道的遺跡,也是茶馬古道最后的守護者。位于縣城東南,喇嘛多吉山和東隆山隔巴曲河水相望,高山峽谷間,地勢險要,自古就是進出巴塘的交通要道。
當年的駐藏大臣鳳全就是在這里被殺,當時所刻的《鳳都護殉節(jié)處》是該石刻群中的精品之一。
鸚哥嘴石刻由三組石刻組成,第一組離縣城最近,由《竺國通衢》和幾十尊佛像組成,刻在一顆大石頭上,石高約三米,長約六米,刻于清道光年間,這四個字充分說明這條道路的作用。
第二組《易簡師超》位于中部,刻在一塊石壁上,刻于宣統(tǒng)元年,這四個字顯示道路的艱險。
第三組位于入山的轉(zhuǎn)彎處,由《孔道大通》、《鳳都護殉節(jié)處》、《遺愛在人》等石刻以及藏文的六字真言和佛像、佛塔組成,大多刻于清朝年間,成了巴塘的本地文化與內(nèi)地的孔孟文化交融的見證,也見證了巴塘的包容性。
左下方石壁上有《德政碑》,記載了清同治年間發(fā)生的大地震,以及救災(zāi)和重建情況,由于風化嚴重,已不是很清晰了,
右上方石壁上有《鸚哥嘴》三字?!而P都護殉節(jié)處》是鸚哥嘴石刻的代表,其字不僅體現(xiàn)了書寫人高超的功力,更體現(xiàn)了刻者的精湛技法,可謂入石三分,讓我這個不懂書法的也驚嘆于他們的技法,同時作為茶馬古道巴塘縣這一段的物證,應(yīng)該是該石刻群的文化價值所在,而自然的風化、苔蘚的侵蝕、無主的狀態(tài)成了鸚哥嘴石刻面臨的最大問題。特別是第三組石刻,由于道路的改擴建,路通過橋已到了河對岸,石刻處形成山崖,曾經(jīng)狹長的古道雖然還在石刻前,但兩頭都斷了,有小型泥石流的跡象,不易攀爬上去,不適應(yīng)游人近距離觀看了,而石壁上的石塊也有剝離的現(xiàn)象,所以保護已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