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9年07月31日
記者們在陡峭的山路上行進。
◎本網(wǎng)記者 宋志勇 文/圖
“道路狹窄、濕滑,注意安全。”7月29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記者再走長征路”主題采訪團組織開展的體驗長征路活動在瀘定縣爛柴灣舉行。當記者們沿著山區(qū)的羊腸小道小心前行時,大家相互這樣提醒著。
體驗一開始,記者們都不約而同大步向前。隨著行程過半,有的記者放慢了步伐,而有的直接被“大部隊”甩在了后面。走在“大部隊”最后的記者為了記錄重走長征路、長征永遠在路上的時刻,拿起手機、相機拍攝。這記錄,既能側(cè)面印證紅軍長征時的艱難,同時又能讓記者們將這段重走紅軍長征路的體驗銘記于心?!氨3志嚯x,注意別掉隊?!薄斑@里道路狹窄,又濕滑,安全第一。”雖然大家相互攙扶、相互提醒,但仍然有記者不小心摔倒、滑倒。經(jīng)過近1小時陡步,記者們順利走完2里路程。
“此行再走長征路受益匪淺、收獲很多。以前,紅軍長征精神只能從課本上了解,當這次真正站在瀘定橋上,又體驗紅軍當年走過的山路,才感覺觸摸到了有血有肉的紅軍精神,既升華了我的內(nèi)心,又將極大地鼓舞我對工作熱情和執(zhí)著,并將長征精神傳承下去?!苯?jīng)濟日報記者姚進感慨萬千。
“走過這段路,深感艱辛,特別在經(jīng)過狹窄下坡路段時,道路落差大,行走并不安全。隨著紅軍飛奪瀘定橋的成功,這條路成了轉(zhuǎn)移之路,可以想象在紅軍在通過石門坎的過程中面對的困難和艱險,要勝過我們通過此路艱險程度的幾倍?!敝袊嗄陥笥浾吆鷮幧钣畜w會地說,通過親身體驗,她重新理解了84年前紅軍長征是怎么浴血奮戰(zhàn),最后扛起了新中國大旗。
“這次親身走過瀘定橋,感覺特別搖晃??梢韵胂?,當年紅軍飛奪瀘橋時,沒有木板渡橋是何等艱難。像22飛奪勇士之一的劉金山,為了戰(zhàn)友、為了革命,在手臂燙傷的情況下,仍然冒死前行,真正體現(xiàn)了革命的大無畏精神。通過重走長征路,我對紅軍當年攻堅克難的頑強意志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為了革命的成功,不僅忍饑挨餓,赤腳前行,還要與敵人展開激烈戰(zhàn)斗,讓我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中國青年網(wǎng)記者宋繼祥說。
據(jù)了解,瀘定縣城爛柴灣,原是當年老百姓種地之路,紅軍成功奪下瀘定橋后,紅軍入城部隊不斷增多,為減輕縣城壓力,這條路就成為了紅軍分批向天全、蘆山挺進的前行之路。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