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聚焦甘孜 >> 瀏覽文章

諸多“世界唯一”讓康巴文化彌足珍貴

本站原創(chuàng)    2014年06月10日

——四川甘孜藏區(qū)精品文物及非遺項目展演參觀隨記
    ■記者 周華 陳楊 秦松 文/圖
      步入“圣潔甘孜•走進北京•四川甘孜藏區(qū)文化旅游宣傳周”系列活動展覽現(xiàn)場,八大非遺項目展演格外引人注目。在這里,太多的“世界唯一”讓參觀者對康巴文化呵護有加,面對彌足珍貴的康巴文化,感嘆多于贊許。
      駐足郎卡杰唐卡《輪回》前,不禁感嘆300年前康巴人的智慧,300年前甘孜高原的人們就能夠把美和人生輪回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在畫面上。感嘆之余,更多的是敬佩。郎卡杰出生于公元1610年,出生地在今爐霍縣新都鎮(zhèn)朱巴村,是舉世聞名的唐卡畫師。而唐卡藝術又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民族宗教藝術,被世界譽為民族繪畫藝術的一枝奇葩。300年前的郎卡杰就能夠揮灑自如地運用焦點和散點透視手法作畫,這是讓人驚嘆的?!遁喕亍愤@幅作品,無論用九宮格去框圖片任意一個場景都是一幅完整的唐卡,讓人驚嘆的更是那近實遠虛的畫面,實處花朵千姿百態(tài)、人物表情豐滿迥異,虛處用放大鏡才能看清楚其中的畫面。因此,在這樣一幅“畫中畫”中我們領略的是300年前的“3D”畫像。
     走過琳瑯滿目的唐卡,一縷藏藥的清香緩緩飄來。那是藥泥面具制作傳承人正在聚精會神“搞創(chuàng)作”。據藥泥面具傳承人四龍降澤介紹,面具制作是在藏民族獨特的文化空間中傳承下來的、以宗教文化內容為主、融合古代藏族和古印度藝術風格的一門古老傳統(tǒng)手工制作技藝。其中以我州新龍縣的藥泥藏式面具最為獨特和精美。傳統(tǒng)新龍藥泥藏式面具產品種類繁多,風格獨特,具有不腐爛、不污染、不脫色、攜帶方便的特點。新龍藥泥藏式面具中的“蓮花金剛面具”、“騎獅護法神面具”、“黑色披風避邪法神面具”三種藥泥藏式面具已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專利證書。
    感嘆于現(xiàn)代編制技藝,更要探索千年來不變的康巴編制技藝,藏族牛羊毛絨編織是產生于藏族人民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的一種民間手工藝。長期年來,藏民用于生活用品的袋子,大都是用牛羊絨線編制的。其制作過程包含了原料加工、搓毛線、編織等工序。是藏族人民長期生產生活實踐的產物,是藏族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具有獨特的社會價值與民族文化內涵。
    讓人目不暇接的還有德格印經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藝、白玉河坡藏族金屬手工技藝、阿西土陶燒制技藝……正是這些諸多的“世界唯一”,托起了康巴文化的豐富內涵。
    另據了解,我州地上地下珍藏著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物、民族民俗文物。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遺存——丹巴中路遺址,顯示出獨特的文化面貌。遍布全州15個縣的春秋戰(zhàn)國——秦漢之際的石棺葬文化,顯示出豐富的文化內涵。遍布全州各縣的500余座藏傳佛教五大教派寺院,以其各個歷史時期獨特的寺院建筑,珍藏的各類造像、唐卡、壁畫等藝術品以及瑰麗的宗教法器、供器,昭示著康巴宗教文化的輝煌。紅軍劃時代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途經我州16個縣,在4個縣滯留半年之久,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文物。
    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全州現(xiàn)有各類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51處,文物點3520多處,國有文物收藏單位5所,國有館藏珍貴文物3000余件,寺廟文物數萬件。此外,我州已擁有國家級非遺項目21個,省級項目56個,州級項目94個,縣級項目422個;有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9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74人,州級代表性傳承人185人。
    圣潔甘孜,大美天成,文化底蘊豐厚。在這片如夢似幻的雪山草原上,藏民族以其堅韌的生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了令世人嘆為觀止的文化,成為了中華民族文化大花園中的一枝奇葩。

 
  • 上一篇:干部考察公示
  • 下一篇:見證祖國統(tǒng)一民族團結 600年前“詔書”回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