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4年04月08日
■ 耿冉 孟剛 川報記者 陳建兵
“來世我們還做夫妻。”點燃一盞酥油燈,許惠明眼眶泛紅,丈夫畢世祥走后的第一個清明,她帶著家人來到畢世祥的老家丹巴,寄托思念之情。
4月5日,丹巴縣晴空萬里,白呷山上花正艷,畢世祥將根扎在了百姓的心坎里,將花香留在了世間。在丹巴縣烈士陵園中,擠滿了專程從各地趕來悼念畢世祥的干部群眾和在校學生,近千人在此緬懷這位在高原奉獻了一生的優(yōu)秀黨員領(lǐng)導干部。
烈士陵園中,青松含翠。丹巴縣城區(qū)小學五年級一班學生王順洋說:“我們來這里紀念畢叔叔,將把他的精神牢記心中,并傳承下去。”“雖然他去世了,但我們一直都很懷念他,他是好人啊。”畢世祥的同學周華康說。畢世祥是當?shù)厝罕娦闹杏肋h的親人,他用火熱的心溫暖了這片土地的人民。“他的一生都在甘孜高原上,雪山、草地、溪流為他奏響贊歌,歌頌他留給甘孜大地的無私奉獻精神,”丹巴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永新說,“他是我們學習的楷模,今天我們到這里就是讓大家在畢世祥精神的感召下,立足本職工作,服務(wù)好當?shù)剞r(nóng)牧民群眾。”“道不出離別,卻總在離別。”幾天前,許惠明就準備好酥油燈等祭奠用品,并和兒子畢達坐客車從康定趕回了丹巴,“每次去看他,都會浮現(xiàn)出和他一起的快樂時光。”當她回到丹巴縣畢世祥妹妹家時,妹妹畢玉也在偷偷準備著祭奠用品,“不能讓媽媽看到,她身體不好,不能刺激她。”畢玉說,在家里畢世祥三個字幾乎成了禁止談?wù)摰脑掝},但母親依然在家中點燃了酥油燈。
不只是丹巴,在甘孜大地,許許多多酥油燈都為畢世祥點亮,這是群眾對畢世祥的思念,是群眾對一名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的肯定。
白玉縣是畢世祥生前惦記的地方,遠在河坡鄉(xiāng)先鋒村的根秋絨布家中,酥油燈閃爍著耀眼光芒,照亮整間藏房,也照進根秋絨布心里:“這是我為畢部長點的酥油燈,希望他在天堂能夠感受到溫暖。”
在家人心中、在群眾心中,畢世祥永垂不朽。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