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新聞 >> 聚焦甘孜 >> 瀏覽文章

天路傳奇寫驚嘆..

《甘孜日報》    2015年01月12日

——我州交通三年集中攻堅建設(shè)者群像之三
 
  ■ 吳楠 衛(wèi)濤 澤基志瑪 羅棟
  險·路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李白《蜀道難》
  平凡中的偉大
  缺氧不缺精神
  雀兒山,藏語名叫“措拉”,意為“山鷹都飛不過的地方”。民間俗語有云,“爬上雀兒山,鞭子打著天”、“冬過雀兒山,如闖鬼門關(guān)”。
  這里常年冰雪覆蓋,莫說干工程了,僅僅在這生活下來就已經(jīng)非常不容易了。
  雀兒山嚴重缺氧,其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區(qū)的30%,冬季更甚,最低的時候只有7%,兩米多高的架子就像攀巖一樣難上。在這里工作,每天都要背上十幾斤重的氧氣瓶,有時候走幾步就要吸上一口氧氣。
因為嚴重缺氧,雀兒山項目部有一項特殊的制度:夜間叫醒,這是為了防止有同事就這樣“睡過去”了。
  誰能想象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工作和生活呢?
  一對年輕小夫妻,妻子陳蓉跟隨丈夫趙峰(雀兒山項目部生產(chǎn)安全部經(jīng)理)來到雀兒山,因為工作忙,他們的婚禮一拖再拖。有一次,陳蓉下山辦事回來,見到趙峰滿身泥漿,眼里布滿血絲,才知道丈夫已經(jīng)在隧道連續(xù)工作一周了。因為每天穿著雨靴泡在水里,趙峰的腳早已被真菌感染了,只能穿著拖鞋,奇癢無比時只能用刀刮掉那層厚厚的皮,實在忍不住了就戳個洞放點血。
  許陽,一個2013年畢業(yè)的大學生,負責工地發(fā)電機設(shè)備操作,被稱為“工地發(fā)電機的守護神”,山上所有用電全靠5臺發(fā)電機24小時運轉(zhuǎn),他每隔一小時就得加一次油。發(fā)電機周圍不能有明火,在零下二三十攝氏度的夜里,他只能不斷地靠哈氣跺腳取暖。同事們心疼他,想要替替他,但是他總說算了吧,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我現(xiàn)在都和發(fā)電機處出感情了,要是聽不到它的聲音我還不踏實呢。
  山體上的蜘蛛人
  在洞東路建設(shè)現(xiàn)場,為了確保道路安全,施工人員被吊在半空清除山體的松散碎石。兩個工人像是電影里的蜘蛛人,一名工人手拿沖擊鉆開展作業(yè),另一名工人用腳蹬著沖擊鉆作業(yè),大有武林俠客的風范。山腳下有兩名工人幫助瞭望。即使這樣,工人們?nèi)匀挥斜桓呱剿槭瘬糁械娘L險。剛剛下來的工人小陳說:清理碎石本身是個體力活,又是高空作業(yè),再加上沖擊鉆的振動和噪聲,人下來后,腦袋直發(fā)懵,基本下來要很久才能恢復體力。而就在距離清理碎石作業(yè)處不遠,剛剛一次山體滑坡造成塌方2000立方米,沖毀路邊擋墻七八米。突發(fā)情況并沒有打擾工人們的施工進程,施工現(xiàn)場依然井然有序,工人們從容地開展作業(yè)。小陳告訴記者,他以前上學的時候路更難走,遇到雨天走上三天三夜都有可能?,F(xiàn)在已經(jīng)好多了,為自己家鄉(xiāng)修路,是造福子孫后代的事,想到這些,個人的危險也就被拋到了腦后!
  面臨隨時而來的生命威脅,交通人用血肉之軀筑起了堅強的鋼鐵長城,表現(xiàn)出了無所畏懼、敢于犧牲的大無畏精神!而日常的小傷小痛更是微不足道。
在國道318線東海路項目工地上,陳昕和四川興蜀公司的同事們在高原的惡劣環(huán)境下堅守著。作為國道318線東海路常務(wù)副指揮長,陳昕介紹說,東海路65%以上都在海拔4000米以上。常年呆在工地上,除了要克服高原缺氧,日常的疾病也困擾著大家,磨練著大家的意志。
  在高原上一些地方,因為受牲畜影響,很多水里活躍著大腸桿菌和包蟲之類的微生物。高原因為氣壓低,燒的水不足以達到消滅這些微生物的溫度,如果處理不好,包蟲會進入血液。在談到這些的時候,陳昕的平靜感染著記者,高原上的磨礪讓這個三十出頭的年輕人顯示了少有的成熟和沉穩(wěn)。
  編后語如果說公路施工是艱苦的,那么在高原上施工更是難上加險。三年攻堅,病痛和危險無時無刻不在考驗著交通人的身體,磨練著交通人的意志。為了甘孜交通的巨變,為了讓群眾出行更加平安,平凡的交通人堅守一線,譜寫了一曲曲催人淚下的天路贊歌。
 
  • 上一篇:宜賓援藏干部送學生暖手袋
  • 下一篇:走在救災(zāi)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