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新聞 >> 聚焦甘孜 >> 瀏覽文章

生命中的最后40個小時——追記救災路上遇難的團州委副書記袁雅遜

甘孜日報    2014年11月28日

  ■記者 袁飛 /文  
  他,面對突如其來的災害,毅然奔赴千里請纓上陣。
  他,傳頌于群眾口中,成就了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故事。
  他走了,走得是那樣的匆忙。
  他的軀體倒下了,卻樹起了一面不朽的旗幟。
  33歲,生命的定格,卻成了藏區(qū)高原永恒的豐碑。
  11月26日下午4時,共青團甘孜州委副書記袁雅遜在救災的路上因公殉職,年僅33歲。    
  在從道孚縣八美鎮(zhèn)通往震中康定縣塔公鄉(xiāng)的一段公路彎道,他乘坐的越野車滑出路面,沖下斜坡。他被甩出車外,頭部著地。救護車趕到的時候,他的脈搏還在微弱地跳動,但持續(xù)十幾分鐘的搶救仍沒能留住他年輕的生命。 
  當人們發(fā)現(xiàn)他的時候,他的頭依然向著震中的塔公方向,人們知道,因為那里有他最大的大牽掛,他們的動作,猶如雕塑,定格在人生最后一刻。
  袁雅遜,一個平凡而又普通的人,但在災難來臨的那一刻,他卻以無畏的選擇,折射出人性的光輝。他以自己的血肉之軀,詮釋著一名共產(chǎn)黨員的崇高使命和神圣職責。
  “如果不是發(fā)生了康定地震,袁雅遜此刻應(yīng)該正在南京度假。已有一年沒休假的他趁著工作的間隙,請了個年假。”團州委書記洛絨拉珍告訴記者。
  提起那天的事,洛絨拉珍說“沒想到為這事我們還在電話里‘發(fā)生了爭執(zhí)。’”她說,11月22日這一天,袁雅遜剛抵達南京,本來想利用建州節(jié)這幾天好好放松一下,可是剛一到南京就得知家鄉(xiāng)發(fā)生了地震,他馬上給我打來電話要求馬上返回,當時由于不了解災情,我告訴他先待命,有事我隨時通知你,沒想到,一向溫柔的他卻給我‘發(fā)毛’了”。
  “我參加過玉樹地震的救援,我有經(jīng)驗,我請求去震中的塔公一線……”電話的那頭,袁雅遜與團州委書記洛絨拉珍發(fā)生了“爭執(zhí)”。
  第二天袁雅遜終止假期,搭上飛機回到康定后便立即趕填震中的塔公。誰也沒有想到,從他返回康定主動請纓上陣前往災區(qū)時,這卻成了他生命中的最后40個小時。
  來到震中塔公,袁雅遜看到一些群眾的房屋在地震中受到嚴重破壞,部分群眾只能在寒風中堅守著。他的心感到一陣陣刺痛,還有什么比地動山搖更讓人顫栗?還有什么比房塌地陷生離死別更讓人悲愴?這顫栗與悲愴該是長歌當哭,落淚成河……然而,這一切太深太深了,深到骨子里,深到血脈中,深到無人能夠抵達的心底。
  地震發(fā)生后,團組織在當?shù)乜拐鹬笓]部的統(tǒng)一組織下,迅速投入了抗震救災。團干部們發(fā)揮特長,參與組織志愿者、協(xié)調(diào)救災物資等任務(wù)。袁雅遜擔任州應(yīng)急青年志愿者服務(wù)隊副指揮長,和同事們一起忙碌著。
24日,記者在地震災區(qū)看到了袁雅遜,只見他眼里滿是血絲,嗓子沙啞,頭發(fā)亂蓬蓬地豎著,在一片安置群眾的藍色帳篷前,袁雅遜來到一位受災的藏族群眾面前安慰說:“你放心,有黨委、政府和各族人民的支持,我們的日子會一天比一天好的。”
望著眼前這位小伙,老人不停地點著頭,伸出大拇指說“卡卓、卡卓。” 
  什么是日子?日子就是一種精神,一種氣概,一種始終奔向明天的希望??! 
  走在災區(qū)的土地上,我們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這種一往無前、堅韌地把日子過下去的男人,女人,老人,青年和孩子。 
  隨后,他又與幾個干部正打仗一般地忙碌著,直到他抓起一瓶礦泉水咕嘟咕嘟地往下灌,才猛然裂開嘴僵硬地朝我們笑了笑。
  面對他的笑容,一種疼痛瞬間彌漫了我們的心,就好像面對著正在流血的傷口,看著他充充滿陽光的臉,這個看過去像一個大孩子似的男人,在地震中卻是那樣堅毅,無怨無悔,因為在這片災難的土地上,我們見到了太多像袁雅遜這樣的干部,他們用自己疲憊的身軀換來了更多鄉(xiāng)親的安寧。 
  還有什么比嵌入土地的基石更堅不可摧?!英勇地站起來——在危難中,他們是最前沿的堅持;在驟然的黑暗里,他們是不滅的光亮。 
  25日,這是一個極其平凡的日子,而對于袁雅遜來說,卻是一個更加忙碌的日子,一早,他與團省委、省群團組織社會服務(wù)中心抗震救災工作組的同志一道前往地震災區(qū)塔公鄉(xiāng)的群團社會服務(wù)工作站了解運行情況,走訪核實塔公鎮(zhèn)中心校、新都橋小學、木雅祖慶小學和營官希望小學受災情況,討論青基會參與抗震救災工作方案。當晚8時,他和工作組一同慰問堅守災區(qū)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員。深夜,他還在審定微信公眾平臺發(fā)布內(nèi)容,安排抗震救災資料收集……那天晚上,他幾乎通宵未眠。
可就在這天深夜23時19分,康定地區(qū)再次發(fā)生了5·8級余震……
  “26日這一天,是袁雅遜最忙的一天,上午,他先后趕往道孚縣八美鎮(zhèn)中心校、色卡鄉(xiāng)小學、協(xié)德鄉(xiāng)小學,午飯后又前往龍燈鄉(xiāng)小學,初步商定了30間板房學校的建設(shè)任務(wù),總面積達1680平方米。11月22日的6·3級地震,加上25日深夜的5·8級余震,使得這些學校建筑受損,學生無法上課,急需建設(shè)板房讓學校盡快復課。下午3點50分,他從八美趕回塔公,還給我打來電話,問我捐贈到塔公的那1000多件棉衣準備得怎么樣了?可誰也沒想到,10分鐘后,我便接到他遇難的噩耗……”團州委副書記陳琳娜向記者講述起當天的事情時,早已泣不成聲。誰也沒想到,“捐贈到塔公的那1000多件棉衣準備得怎么樣了?”這句話竟成了他最后的遺言。
  雪山作證,袁雅遜用無私的奉獻,把“扎西德勒”的美好祝福永遠地留在了藏區(qū),留在了他深愛的這片土地上。
  有一種精神叫不朽。袁雅遜走了,但他的名字被深深銘刻,他始終把黨和人民的事業(yè)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精神,在人們的心中扎下了根。
  ——壯哉雅遜,請一路走好!甘孜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你,我們將永遠記住你!
  
 
  • 上一篇:州住建局組織省州專家開展震后房屋安全性應(yīng)急評估工作
  • 下一篇:戰(zhàn)斗在震中的甘孜特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