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救援隊在現場搶險。記者 宋志勇 陳斌 攝
□耿冉 本報記者 張守帥 陳建兵
11月22日22時,記者趕到位于康定地震震中的塔公鄉(xiāng)。寒冬高原,夜色漆黑,寒氣逼人,冷風陣陣打在臉上,人在戶外站不了多久就不禁渾身打戰(zhàn)。
甘孜州抗震救災前方指揮部設在塔公鄉(xiāng)多拉嘎姆村祖慶小學。記者看到,學校操場上形成一個40余頂帳篷規(guī)模的安置營地,營地內閃爍著淡黃色的燈光。
記者走進一個大帳篷,看到里面的通鋪上睡著大約三四十名學生,帳篷內的溫度比外面明顯高出很多。校長德吉擁忠說,因為學校每年都搞演練,學生在這次地震中有序撤離,無人遇難和重傷,“過了這一夜,一切都會好起來”。
學校儲備了32頂帳篷,不過相比2000人的安置規(guī)模遠遠不夠。幸好甘孜州緊急調撥的300頂帳篷和3000床棉被在傍晚及時抵達,救援隊伍趁著夜色熱火朝天地搭起帳篷。
為及時救援和幫助震中群眾溫暖過夜,甘孜州的應急響應自地震發(fā)生后已立即啟動。
22日16時55分,康定縣發(fā)生6.3級地震,震中位于有“小拉薩”之稱的塔公鄉(xiāng)。17時許,記者聯系康定縣新都橋鎮(zhèn)和塔公鄉(xiāng)政府值班人員詢問災情,得到的答復是:“所有工作人員已經全部下村去了解災情,聽說有房子發(fā)生裂縫。”
記者在新都橋鎮(zhèn)看到,居民多吉拉姆家的小賣部房屋出現很多裂縫,外墻明顯有泥土掉落。
震中災情如何?災區(qū)群眾需要哪些援助?從甘孜州到康定縣,從軍分區(qū)到消防支隊,吹響了馳援震中的集結號。甘孜州委書記胡昌升緊急召開會議,部署救災工作,隨后馬不停蹄趕赴塔公鄉(xiāng)。途中,他再次強調:“醫(yī)院要無條件全力救治傷者。”
康定縣成立若干小分隊趕赴各鄉(xiāng)鎮(zhèn)查災核災,組織公安、消防人員趕赴震中救援。甘孜州軍分區(qū)第一時間派出30人的民兵先遣隊。玉樹地震時,甘孜民兵因懂得藏語成為一支救援“奇兵”,這次他們的反應速度更快。
夜幕正在拉開,高寒草原上的氣溫不斷下降,保障受災群眾安全溫暖過夜,成為大家共同牽掛的大事。當地應急儲備的各種救災物資被緊急調運裝車,與救援隊伍一道向震中疾馳。
在趕往塔公鄉(xiāng)的路上,記者看到,夜色中,沿途群眾正在往自家院壩里搬運物資,有些在搭帳篷,有些在燃篝火,秩序井然。距離塔公鄉(xiāng)江巴村1公里處,發(fā)生了山體滑坡,但沒有對通行造成太大影響。記者趕到祖慶小學時看到,教學樓主體結構受損,部分圍墻倒塌。
據德吉擁忠介紹,由于學校食堂食物儲備充足,2000余師生都吃上了晚飯。伙食與平常無異,一葷一素:青菜炒肉絲和熗炒茄子。
學校在操場上搭起帳篷,按班級次序安置學生。學生們把被褥從寢室抱出來,認真鋪好,現場組織有序,沒有因為地震而導致慌亂。祖慶小學偌大的操場也成為物資中轉站,緊急調撥的物資在這里被迅速分配到塔公片區(qū)的4個村,以保證災區(qū)群眾有吃有穿,度過震后的第一個夜晚。
安置點起初還缺電。到21時,隨著一輛200千瓦的發(fā)電車和10臺應急發(fā)電機投入使用,燈光在操場上亮起。記者也在公用的臨時充電點給手機充了電。
截至23日凌晨1時記者發(fā)稿時,又有兩車食物和水被運送進來。
安置帳篷里,學生已經安然入眠。指揮部里,救災工作還在繼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