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各縣動態(tài) >> 瀏覽文章

理塘縣偏遠農區(qū)建蔬菜棚村民吃菜不再難

甘孜日報    2020年08月10日

本網訊 8月7日,臨近中午,理塘縣濯桑鄉(xiāng)康呷村曲西阿婆在拔完露天菜地的雜草后,順便到蔬菜棚摘了點黃瓜和白菜。用家門口的自來水將菜洗干凈,曲西走進廚房為一家五口人做午飯。

“以前吃菜比吃肉還難?!睋骰貞洠饲耙允卟?,需要搭鄰居的摩托車到40公里外的縣城購買。特別是冬天,地處高寒牧區(qū)的理塘縣從600公里外運的蔬菜全凍成了冰坨,不新鮮還得買一大口袋存著,口感著實不好。

為解決村民們吃菜難問題,2016年底,理塘縣引進康藏陽光公司落戶康呷村,在海拔4000米高原種起“極地果蔬”。曲西的兒子澤仁鄧珠一邊在公司打工一邊學技術,在自家的半畝菜園邊搭建了50多平方米蔬菜棚,先在棚子里育苗,適合露天種植的就移栽到外面。

如今,棚內棚外的蔬菜長勢喜人,很多時候,曲西一家人都吃不完,便給鄰居送去。“自己種的菜無污染,關鍵是冬天也能吃上新鮮蔬菜?!鼻鞲吲d地說。

讓曲西更高興的是,村里公司出產的白蘿卜都賣到了港澳,全是機械化種收。大棚里的小番茄、草莓等十多個蔬菜、水果品種也成了成都等地的緊俏貨。“園區(qū)+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yè)模式,讓曲西家不但有務工收入,還學到了種植技術,再也不用為吃菜難發(fā)愁了。

據悉,近年來,理塘縣為解決高海拔、酷寒氣溫下農牧民群眾吃菜難、吃菜貴的問題,政府補貼建設資金1000萬余元,在偏遠農區(qū)推廣建設小型蔬菜棚2800余個,不但減少了農戶的開支,讓大家吃上了新鮮菜,還豐富了“菜籃子”。

縣融媒體中心 葉強平



  • 上一篇:雅江縣創(chuàng)新發(fā)展模式助農增收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