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7年10月23日
援藏干部了解農戶種植意愿。
■于遵素 李萌 但唐文 文/圖
從9月9日起,丹巴縣半扇門鄉(xiāng)團結村的蔬菜基地,每天都能摘獲一兩萬斤新鮮番茄,分揀、裝箱后,天黑前能抵達成都市洪河、濛陽等各大批發(fā)市場,凌晨時分陸續(xù)上攤,中午,便能端上成都人的餐桌。這是成華區(qū)援建的團結村農業(yè)產業(yè)示范園的第一次產出,效果超過預期。
丹巴縣農牧產業(yè)布局零散、規(guī)模小效益低、品牌意識薄,成華區(qū)第四批援藏工作隊進駐后,活用項目,善用優(yōu)勢,為丹巴農業(yè)產業(yè)發(fā)展、營銷、加工、品牌意識等方面出謀劃策,擴大丹巴精品農產品對外影響力,提升產業(yè)扶貧“造血”功能。
從小散亂到規(guī)?;?/span>
在丹巴縣,一直以來都有蘋果的種植歷史。房前屋后老化的青蘋果樹,自由散漫地生長、開花,成熟的蘋果落在地里,村民們會撿拾回家,順手扔進豬圈里。
大渡河自北向南縱貫丹巴縣全境,切割高山,立體地貌顯著,水系發(fā)達,青藏高原型季風氣候,山頂與河谷氣溫相差20℃以上,且晝夜溫差大,適宜果蔬生長?!胺巡烧埃亩际菓移鸬?。”四川綠茵農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丹巴分公司負責人高光輝介紹說,盡管前期對團結村的土壤、氣候、降水等自然條件都進行過科學測量,但畢竟這也是第一次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原上規(guī)?;捎锰追N的方式種植果蔬。光是駐扎在種植基地、負責蔬果種植技術指導的農業(yè)專家就有兩個。
“高原氣候適合種水果,河谷地帶風很大,所以我們選擇的是矮化的蘋果精品品種?!备吖廨x說,但水果需要3年掛果期,生長時間長,收益見效慢,林下套種蔬菜,既能縮短收益期,也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2017年3月,綠茵公司流轉了團結村148畝土地種植蘋果,林下套種了番茄、海椒、油豆等蔬菜,其中番茄55畝。9月初,番茄開始收獲?!耙划€地能收1.5萬斤,55畝就是75萬斤,預計今年可以有110萬左右的銷售額。”高光輝算起了賬,蘋果掛果后,預計畝產量4000斤左右,每斤價格3至4元,收益可觀,“現在的蔬菜收益,我們又可以投資到水果種植上?!?/span>
在團結村的種植基地,竹竿搭成的支架上,個大鮮紅的番茄在枝頭上招搖,被河谷的大風吹倒又被扶起的海椒秧上掛著剛剛泛紅的辣椒。10月底,收完番茄、海椒,將有100畝羊肚菌被種下,生產期正好是11月至次年3月左右。
從粗放型到專業(yè)化
規(guī)模化種植,自然需要科學的種植技術,能成功地從農戶手中流轉到土地、顛覆農戶傳統種植經驗,著實費了一番功夫。
“保證品質,需要掐尖、疏果,一串番茄最多留5個,但村民就覺得,開一朵花就是一個果,能多賣錢?!睊炻毜ぐ涂h農牧科技局副局長的黃剛雖然主要負責招商引資,但提起普及科學種植,也是記憶猶新?!罢f自己種了幾十年地了,難道還不曉得怎么種?”在看到番茄成功掛果后,曾經反對的村民豎起了拇指:“能在丹巴把番茄種成這樣,真是了不起!”
在果蔬基地,工人用碎草機將生長在地里的野草粉碎,就地漚肥,每一條排水溝下都埋著滴漏管道,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排噴淋頭。
除了流轉土地每年1300元/畝的租金,村民們還可以在基地務工,每個月能有1000多元收入。團結村共有貧困戶13戶、40人,38歲的王繼蓉一家就是其中之一。兩個老人70多歲,一個哥哥身有殘疾,兩個孩子要上學,靠著兩口子工地打工不穩(wěn)定的收入,日子過得有些難,更重要的是,一旦出門打工,家里就沒人照顧?!艾F在回來種菜,收入穩(wěn)定,還顧得到家?!蓖趵^蓉說。
此外,村民們務工的同時,也是學習的過程,有專門負責技術指導的專家培訓種植管理,通過“品種+管理+規(guī)范化種植”的模式,保證生產質量,企業(yè)慢慢從產供銷一體過渡到主營銷售,真正實現基地扶貧的“造血”功能。
從單一化到多樣性
丹巴縣地勢西南高,東南低,全縣最低海拔1700米,最高海拔5820米,相對高差為4120米,所以又有著“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氣候特點。顯然,單純的農產品種植并不能更好地適應、利用好當地自然資源。
“丹巴五條溝,每條溝的果蔬品牌不同。”黃剛介紹說,果蔬基地主要落地于河谷地帶,“果樹+蔬菜+菌類”,走高原精品農業(yè)種植品牌路線。半山地帶,則是“果樹+中藥材+養(yǎng)殖業(yè)”,高山地帶則是“中藥材+養(yǎng)殖業(yè)”基地,一溝一業(yè),一山一景。
半扇門鄉(xiāng)大邑村,平均海拔2500米,山高林密,荒山荒坡面積大,土地利用率低,是典型的高半山貧困村之一,但這里水資源豐富,大多山地都屬半陰半陽坡地,羌活、秦艽、重樓、半夏、南天星等很多中藥材都適合生長。而此前,村民主要靠種植玉米為生,全村203人,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61人。
在成華區(qū)援藏工作隊的大力援助下,大邑村把現有167畝耕地和荒山荒坡利用起來,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以保底收購的形式,種植發(fā)展了870畝羌活、秦艽、半夏、連翹等藥材?!胺N植中藥材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不占用耕地。”黃剛說。
但在中藥材的品種選育、種植與市場接軌,以及產、供、銷和技術人才、技術保障等很多環(huán)節(jié),仍然存在不少問題。6月,成華區(qū)援藏工作隊利用成都中心城區(qū)的資源優(yōu)勢,邀請中國中藥行業(yè)協會、四川省中藥行業(yè)協會及省內知名中藥企業(yè)家來到丹巴考察,為廣大中藥種植戶謀“出路”。政府、企業(yè)達成合作共識,為丹巴中藥材種源檢驗、種苗優(yōu)化檢測、產品深加工提供技術支持,對于優(yōu)化種苗的中藥材將以高于市場價20%收購,助力鄉(xiāng)親們增產增收,脫貧致富。
細節(jié),決定成敗
還記得第一口咬下團結村蔬菜基地里的番茄時的口感,皮硬,內甜,有別于平常吃到的番茄。特別是采訪中,不慎將番茄掉落在地上,原本以為應該會“皮開肉綻”,結果卻安然無恙。種植人員告訴記者,這是精選過的品種,因為丹巴運往成都等地市場還有數百公里的距離,長途跋涉,如果不是硬皮番茄,還沒等運到市場就“熟透”了。
高原扶貧應如是,如果不是適應當地環(huán)境的項目,如果不是方方面面考慮細致周全,恐怕也會遭遇“水土不服”,也是不能落地生根的。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