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3年12月19日
雪山垂淚哭世祥,江河嗚咽唱悲歌。
12月18日,甘孜日報社院落內(nèi),自發(fā)前來送花圈的單位和個人仍在繼續(xù)。密密實實重疊擺放的400多個花圈,讓整個院落只剩下了三條窄窄的過道。不得已,人們只好將新送來的花圈整齊地擺放在報社大門外;噩耗仍在州內(nèi)外持續(xù)傳遞,自發(fā)前來吊唁的各族干部群眾絡繹不絕,在聞訊趕來的人群中,既有他生前的同學、同事、朋友,更有不相識的市民、農(nóng)牧民和寺廟僧人。悲痛的表情、悲傷的心情都是那樣的一致:自發(fā)到遺像前默哀甚至哭泣,自發(fā)往香爐里添加紙錢,痛苦地追憶他生前的往事,感激地述說他曾經(jīng)“對我們的好”,自發(fā)來送畢世祥最后一程……哀樂低回,嗚咽陣陣,慟哭聲聲,讓人撕心裂肺、傷感于懷。
400多個花圈,僅是粗略統(tǒng)計;3000多名吊唁群眾更是有少無多,有的甚至來了三、五回;互聯(lián)網(wǎng)、微博、微信中的噩耗消息及悼念文章(詩歌)更是被大量轉載(轉發(fā)),著實無法確切統(tǒng)計。
12月16日上午9時50分,州委常委、宣傳部長畢世祥等三人從康定前往新龍縣開展群眾工作,在翻越國道318線康定縣境內(nèi)海拔4412米的高爾寺山時,因大雪道路結冰嚴重,山高路險,發(fā)生車禍,畢世祥同志因公殉職,終年53歲。
畢世祥同志因公殉職的噩耗傳來,正在雅江縣調研的州委書記胡昌升,州委常委、組織部長陳忠義聞訊后,立即趕赴現(xiàn)場;州委副書記、州政府州長益西達瓦也第一時間趕赴現(xiàn)場,要求全力救治傷員,妥善處理善后事宜。緊接著,胡昌升、李康、益西達瓦、易凡等在康的州領導又馬不停蹄地來到畢世祥家中,親切看望和慰問畢世祥同志的家屬,并轉達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明,省委副書記、省長魏宏,省委副書記柯尊平,省委常委、組織部長范銳平,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吳靖平等省領導的親切問候;17日中午,省委常委、省農(nóng)工委主任李昌平,在胡昌升、李康、益西達瓦、易凡以及省農(nóng)工委副主任楊秀彬等的陪同下,專程前往畢世祥同志家中,代表省委、省政府,親切看望和慰問了畢世祥同志的家屬。
“意想不到的事故,讓我失去了一位好同事、好朋友、好領導;省、州領導無微不至的關懷,讓我們每一個人感到了無限溫暖。我們一定要按照昌升書記的要求,繼承畢世祥同志遺志,化悲痛為力量,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這既是最好的哀悼,也是我們最好的懷念。”采訪中,州委組織部副部長倪全安淚花閃爍地對記者說道。
老同學哀思寄語:“世祥一路走好!”
驚悉畢世祥不幸遇難的噩耗,匆匆從成都趕回的退休干部李貴國可謂是悲感交集。他痛苦地追述著畢世祥的校園生活點滴:“1978年秋季,中國恢復高考的第二年,18歲的畢世祥考入了西南民族大學政史系。我和他是同班同學。我至今都記得他當時的情形,個子高高的、臉頰紅紅的、穿了件白色毛衣,說話文縐縐的,他常稱呼我‘貴國兄’;他是一個學習十分刻苦的學生,生活就是圖書館、教室、寢室三點一線。讀大學時,他的英語特別好。進大學前,他從沒接觸過英語,連ABC都不認識,要從26個字母開始學起,每天都會學習到深夜,在大家都外出看電影逛街時,他卻留在寢室看書,從不被外界干擾。漸漸地,他不但敢開口說英語,而且成績名列全班前茅,不但能和老外流暢交流,而且成了全班74名同學崇拜的偶像。”他雖是班上年齡最小的同學之一,但對同學特別關心。他喜歡打籃球,我喜歡每天早上跑步,他總是經(jīng)常對我說,“貴國兄,早上天涼,你要小心,別感冒了!”
“每次假后返校,他從家鄉(xiāng)捎回的牦牛肉干都會和全班男生分享;當時正值改革開放,同學們很喜歡討論這個話題,經(jīng)常爭得面紅耳赤,他參與辯論,但從不紅臉,總是不急不躁。在學習之余,他喜歡跟班上的同學介紹丹巴的風土人情,‘我的家鄉(xiāng)在丹巴美人谷,那里風景特別漂亮,雖然現(xiàn)在從丹巴到成都的交通很不方便,坐車要幾天時間,但以后肯定會發(fā)生變化的,說不定哪天,你們還會到我家鄉(xiāng)來旅游呢!’正是出于對家鄉(xiāng)的無比熱愛,畢業(yè)后,他主動回到了州里工作……我萬萬沒想到,他因公殉職了!”言語之間,飽含著李貴國對畢世祥突然離世的難忘與悲傷。
“春天的時候,他早上5點就起床,讀《大學英語》,吃飯的時候也是書不離手。”州檢察院副檢察長張文光告訴記者。張文光和畢世祥的緣分更久:他們從小學開始,一直到大學,都是同班同學,大學還住進了一個寢室。張文光介紹說,當年畢世祥以丹巴中學高考成績第一名被西南民大錄取。“他的成績一直都很好,外語特別好,口語完全可以和外國人直接交流,用現(xiàn)在年輕人的話來說,就是情商高。”
采訪中,張文光感嘆道:“他工作的確很投入!就在出事的前一天,也就是12月15日,他才剛剛結束在成都的會議,趕回康定。第二天早上七點過,他不顧漫天冰雪,又匆忙出發(fā),去往407公里外的新龍縣開展群眾工作。我做夢也沒有想到,他這一走,就永遠地走了,愿老畢一路走好!”話音未落,張文光早已淚如泉涌。
旅游人哀思嘆息:“我們的規(guī)劃師走了!”
連日來,在州旅游局副局長王秋蓉的腦海中,不斷浮現(xiàn)這樣一幅場景。今年10月,畢世祥率團參加西藏昌都舉行的康巴藝術節(jié),她是團員。由于車況不好,她提前離開。臨行前,畢世祥一再叮囑,“車子開慢點。”王秋蓉清晰地記得,那一天是10月19日。然而,12月16日上午下班前,她得到消息:因出車禍,畢世祥走了!前后僅相隔了58天。王秋蓉不無悲傷地說:“這位‘馬背上的局長’,在我州旅游業(yè)草創(chuàng)階段,幾乎把州里的山山水水都走遍了。”
海螺溝、跑馬山、稻城亞丁、木格措……一個個名字,大家都不陌生。州旅游部門提供的數(shù)據(jù)顯示,僅2012年,就有536萬游客涌入這片大地,飽覽勝景,而全州現(xiàn)常住人口,僅僅110萬。
1998年,海螺溝景區(qū)正式運營。這也是全州第一個開營的景區(qū)。而在此前,美不勝收的冰川森林奇景卻以“世外桃源”的方式存在。1997年,畢世祥開始擔任州旅游局長一職。2011年,畢世祥成為州委常委、宣傳部長。旅游,又成為其分管領域。“這十多年,正是我州旅游業(yè)從草創(chuàng)到迅猛發(fā)展的時期。”在我州旅游業(yè)草創(chuàng)階段,美景多在人跡罕至處,由于交通條件落后,能夠依賴的主要代步工具是馬。‘馬背上的局長’由此得來。有些地方連馬也走不了,只能徒步。”王秋蓉說,“人困馬乏,只能拽住馬尾巴,一步一步向前。可以說,甘孜州的山山水水,他幾乎都走遍了。”
在州委宣傳部副部長王丹眼中,畢世祥在我州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和繁榮中起了關鍵作用。“上世紀90年代,州里還沒有旅游開發(fā)的意識。而現(xiàn)在,旅游業(yè)已成為全州的支柱產(chǎn)業(yè)之一。”
2002年12月,針對我州旅游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切實制定出了《甘孜州康巴文化旅游發(fā)展總體規(guī)劃》。時間雖然過去了十多年,這份被看作全州旅游發(fā)展總規(guī)劃的綱領性文件,在王秋蓉眼里,仍不落后于時代。“這份綱領性文件,傾注了時任州旅游局局長畢世祥太多心血??梢赃@樣說,他是我州旅游業(yè)發(fā)展的規(guī)劃師。”
規(guī)劃中,除了對全州旅游業(yè)發(fā)展進行總體定位外,還著重推出了川西旅游環(huán)線。事后的發(fā)展也印證了他當初的眼光。川西旅游環(huán)線,最終成為了省上著力推薦的5條精品環(huán)線之一。在主政州旅游局以及分管全州旅游業(yè)期間,畢世祥參與并推動了大香格里拉這樣一個旅游概念。大香格里拉,涵蓋了云南麗江、迪慶,我州稻城、巴塘、理塘,西藏芒康以及青海玉樹等區(qū)域。“不能孤立地看待自己,而是要考慮區(qū)域協(xié)同發(fā)展,應跳出甘孜談旅游。”畢世祥曾如是說。
讓王秋蓉記憶猶新的是,海螺溝爭創(chuàng)5A級景區(qū)提出后,畢世祥也開始了不斷在康定與景區(qū)之間來回奔跑,“其實,海螺溝景區(qū)所有情況,他完全爛熟于胸。但他總是說,必須去一趟,或許會有什么新變化、新收獲呢?”
“當?shù)弥叢块L因公殉職的消息時,我根本不相信自己的耳朵?;ㄈι铣霈F(xiàn)的名字告訴我,他真的永遠離開了我們。這位堪稱我州旅游發(fā)展的‘規(guī)劃師’,他的‘跳出甘孜談旅游’理念,他的‘設計大香格里拉’智慧,他的‘助推川西環(huán)線建設’功績,讓全州旅游工作者和全州人民始終銘刻在心、無法忘卻!”
“他喜歡思考,也總是帶給人驚喜。”丹巴縣旅游局局長羅順芳哽咽地對記者說道:“在他擔任州旅游局長的12年間,他總是首先考慮本土文化與地域特性,堅持旅游要與當?shù)仫L土、當?shù)匕傩战Y合,大力發(fā)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居接待,既讓游客感受最本土的文化,更讓百姓從旅游發(fā)展中賺錢致富。當所有旅游景點都在忙著修建賓館時,他卻提出了‘民居接待’的旅游接待模式。在他的倡議和帶領下,縣上重點打造了以甲居藏寨為代表的民居接待點,并產(chǎn)生了良好的規(guī)模效益,世代跟土地、草場打交道的農(nóng)牧民吃上了香甜可口的‘旅游飯’。”
……
同事哀思惋惜:“他在匆忙中走了!”
平均海拔最高、距離州府最遠、條件最艱苦、工作最辛苦、生活最清苦的石渠縣絕對是畢世祥擔任州政府副州長四年間去的次數(shù)最多的一個縣。僅2010年,因玉樹大地震,他先后17次奔赴海拔4300余米的石渠縣,與受災群眾打成一片。寒來暑往,他總是義無反顧。
2010年4月14日,玉樹州發(fā)生強烈地震,我州石渠縣出現(xiàn)人員傷亡和房屋大量垮塌。他受州委、州政府委派,星夜兼程趕赴災區(qū),指揮抗震救災。盡管他有嚴重的高原反應,每天晚上只能休息一、兩個小時,但在災后重建的日子里,他常去石渠、長駐石渠,而且這一駐就是兩個多月。
采訪中,曾經(jīng)在畢世祥身邊工作了四年時間的張建國告訴記者:“地震發(fā)生時,雖然已經(jīng)是四月中旬,但石渠依舊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為連夜趕赴災區(qū)、慰問受災群眾,‘畢州’(畢世祥)一路上不斷電話了解災情,要求縣、鄉(xiāng)、村領導靠前指揮,立即組織抗震救災工作,最大限度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趕到縣城后,他沒來得及休整,又火速來到了受災嚴重的譯牛鄉(xiāng)。面對嚴重的房屋倒塌,面對絕望無助的受災群眾,面對哭成一片的悲傷景象,他語重心長地對大家說道:‘地震雖然無情地掀倒了我們的房屋、毀壞了我們的家園、危及了我們的生命,但是,黨和政府是你們的堅強后盾,大家一定要振作精神、鼓足干勁,抗震救災,重建家園。’此后,他先后7次專程來到這個村里,與牧民一道商討重建規(guī)劃、督導重建工作,直到最后一戶受災群眾搬進了重建后的定居房,他才放下心來。在石渠的每一個受災鄉(xiāng)村,他幾乎都去過兩三次。災后不少地方道路不通,車輛無法到達,只能徒步。有時早晨匆匆吃點早飯,離開縣城,要到晚上才吃得上第二頓飯。他的工作節(jié)奏之快、工作標準之高、工作要求之嚴、工作過程之細,有時讓我這個年輕人都感到力不從心。然而,他卻始終有用不完的力、使不完的勁。受災群眾雖然一戶不漏地搬進了重建后定居房,但他始終牽掛著他們的生活過得怎樣。2011年藏歷新年前夕,當他前往譯牛鄉(xiāng)走訪慰問時,住在鄉(xiāng)政府附近的牧民村塔緊緊地拉住他的手,說啥也要請他到家里坐坐。一番現(xiàn)場參觀和一陣擺談之后,他深情對村塔說,‘看到你現(xiàn)在住上了新房子、過上了好日子,我心里特別高興。以后,你們一定要在增收致富上想辦法,爭取收入年年有增長、日子越過越幸福。’18日上午,村塔在打電話詢問‘畢州’的近況時,我如實說了這個不幸消息。村塔哽咽地說,‘畢領導是我們的恩人,他為啥說走就走了?他不是說過今年藏歷新年來與我們一起過年嗎?這樣的好人菩薩為啥不保佑啊!’”
2010年2月10日開始,雅江縣接連發(fā)生森林火災,時任州政府副州長、州森林防火指揮部指揮長的畢世祥帶著張建國等人第一時間趕到了火災現(xiàn)場。筆記顯示,2月12日,農(nóng)歷除夕,畢世祥參與了3個現(xiàn)場會;2月13日,農(nóng)歷春節(jié),畢世祥還在火災現(xiàn)場。張建國在筆記中這樣寫道,“年三十,三天三夜的戰(zhàn)斗,‘畢州’看起來好疲憊,他要求繼續(xù)保持戰(zhàn)斗精神。”此后直到2月17日,畢世祥都在雅江指揮滅火、總結經(jīng)驗等。
這不是畢世祥在外過的唯一的春節(jié)。2011年正月初二,畢世祥帶著張建國趕到石渠縣,筆記中寫道,“沒有水、電,我們只能和衣睡下,‘畢州’一夜未眠;第二天一早,天還沒有亮,‘畢州’就摸索著穿好衣服,用昨晚的冷飯加熱水,刨了一碗就出了門。”
張建國說,“他經(jīng)常一路走,一路了解情況開展工作,經(jīng)常路過家卻不進去。”對此,州委宣傳部新聞科科長陳段戀感觸頗深:有一次,路過畢世祥的家時,他看見母親和妹妹就在門口,他下車握著老母親的手,說了幾句話就上車了,連家門都沒有入。
……
從構建我州北部生態(tài)、南部特色和東部效益的農(nóng)業(yè)發(fā)展新格局,到生態(tài)補償長效機制的探索建立;從鄉(xiāng)城瑪依河水利綜合工程、得榮白松茨巫、石渠洛須和甘孜打火溝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到俄色茶、花椒、核桃、牦牛、青稞、藏豬(雞)等農(nóng)副產(chǎn)品市場的拓展;從九龍等縣森林火災指揮撲救,到道孚草原火災現(xiàn)場處置;……畢世祥每年基本上有200天以上在基層,每年行程超過8萬公里,深入全州18個縣325個鄉(xiāng)鎮(zhèn),面對面與群眾交流。忙,是他的表象,忙而不亂、忙而有序、忙而有為、忙而有效,才是對他的最好詮釋。
采訪中,州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擁措滿懷深情地說,“畢部長是宣傳工作的行家里手,他有豐富的基層宣傳工作經(jīng)驗和強烈的策劃意識,對副職放手放心,對基層體貼入微,對工作精益求精,在他擔任州委常委、宣傳部長這兩年間,全州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在原有基礎上取得了更大的突破。這正如最近州委書記胡昌升在全州新聞對外宣傳工作書面總結上作出的重要批示所說:‘2013年新聞宣傳工作緊緊圍繞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加大對內(nèi)對外的宣傳力度,取得了具有歷史性的突破。在樹推先進典型、展現(xiàn)基層干部風采、推進群眾工作全覆蓋、加快發(fā)展等方面輿論引導有力,為提升甘孜形象、擴大甘孜的影響力凝聚了強大的正能量。’州委副書記、州政府州長益西達瓦批示:‘很好!謝謝同志們的辛勤勞作,今年外宣成績甚佳!’無論是下基層開展群眾工作,還是‘愛國守法感恩團結’群眾教育活動;無論是樹推菊美多吉這一全國重大典型,還是組織州歌舞團赴斯洛文尼亞共和國、保加利亞共和國進行演出;無論宣傳思想文化戰(zhàn)線隊伍建設,還是大宣教格局的構建;……他下基層調研的頻率之高、工作推進的力度之大、對干部職工的關心之細,他的工作激情、務實風范和人格魄力深深地感染了我們、激勵了我們、教育了我們。他在忙碌中上路了,可這一回卻再也沒能回來……我們?yōu)槭ミ@樣一位好領導而感到痛心疾首!”
親人哀思念想:“阿媽在盼你回家!”
自古忠孝難兩全。盡管畢世祥大學后先后在州直屬團委、康定民族師范??茖W校、康定縣委宣傳部、甘孜縣委、州外貿(mào)局、州旅游局、州政府以及州委宣傳部擔任重要領導職務,但家庭的困難,他從未向組織反映過,也從不為親戚朋友和鄉(xiāng)親們謀一己私利,就連親人最困難、最需要他在身邊的時候,他依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
采訪中,畢世祥的妻子許惠明強忍心中的悲傷,聲淚俱下地說道:“我與世祥總是聚少離多,兩人相聚最長的一次是2011年2月份,他因聯(lián)系石渠縣而在2月7日先到達甘孜縣,我作為州衛(wèi)生局工作組成員也于第二天到達。兩人相逢時,一位州領導開玩笑說,‘妻子跟著你攆路來啦!’我一臉無奈地說,‘沒法嘛!’第二天,我們同路到了石渠。就這樣,夫妻倆在全省海拔最高的石渠縣共同相處了半個月。在我的記憶中,這是我們夫妻倆相處最長也是最幸福的一段日子。他給我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你跟著我,富不起來,也窮不到哪里去,當然也餓不死,不要有發(fā)財?shù)哪铑^。如果想發(fā)財,我在外貿(mào)局做松茸出口生意時就發(fā)了。’世祥天天這樣忙,有時忙得連自己的身體都不顧了。2010年春節(jié)期間,他做完膽結石手術才15天,就趕往雅江縣森林火災現(xiàn)場,指揮撲火工作,整個春節(jié)也是在雅江度過的……。”
在畢世祥的妹妹畢玉的印象中,大哥從參加工作到現(xiàn)在似乎只休過兩次假,一次是他的兒子畢達讀幼兒園時,因大嫂出差在外,兒子無人照料,迫使大哥休假將畢達送往住在都江堰的岳母家;另一次是2010年中秋節(jié),當時阿爸病重,中秋節(jié)放假三天,大哥才回到了丹巴的家中。阿爸下葬后,大哥又馬上返回了工作崗位。
“我比大哥小9歲,從高中開始,大哥就一直負責照顧我的學業(yè)等;參加工作后,年邁多病的父母就一直由我來照料,家里再大的困難,我們都是自己扛著,不忍心讓他知道。因為,我知道他很忙,怕分散他的精力和影響他的工作。2004年4月20日,阿媽在成都做腎癌手術時,大哥在青海出差;2004年,大哥的丈母娘去世時,他也不在身邊;2008年1月,阿爸在成都做結腸癌手術時,大哥當時正在外出差;今年4月23日,大嫂在成都動手術時,大哥因忙于工作,連醫(yī)院都沒去,從住院到出院都全靠我們親戚照料;……直到17日晚上,我們都還沒有將大哥遇難的消息告訴阿媽,阿媽還盼著他回家。哎,我們真擔心80多歲的阿媽接受不了這個事實,也不知道怎么開口是好。”
其實,畢世祥的兒子畢達早已習慣了父親的工作方式。“在我讀高中時,爸爸總共來接過我兩次,兩次都坐公交車。當時,我心里有些不滿,我還是要坐轎車!”沒想到,爸爸居然對我這樣說道,“我沒有車,我的車是工作用的,你長大了給爸爸買個車哈!”大四畢業(yè)時,我的同學都忙著讓家里找工作,可是爸爸拒絕了我的請求。他說,“靠自己才算本事!”2011年,我通過考試成為了一名森林公安。爸爸在激動之下給我買了一件520元的衣服,這也算是爸爸給我的最大一次獎勵。采訪中,畢達一邊不停地抹著眼淚,一邊泣不成聲地說:“能得到父親的認可,比什么都重要。爸爸曾不止一次地對媽媽許諾,說等他退休后,一定會陪著媽媽去旅游。從來就教育我要言而有信的爸爸,這一次,說話不算話了……”
“爸爸并不是一個呆板的人,他除了干好工作,也有點浪漫。”在畢達的眼中,畢世祥總是忙于工作,一年大約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下基層。“每次出差回家,爸爸不一定給我?guī)ФY物,但他一定會給媽媽買。我記憶最深刻的一次是2002年,爸爸被派到美國學習4個月,坐飛機回來時,媽媽讓我買了一束玫瑰花,跟她到機場一起接爸爸。當媽媽把玫瑰花交給爸爸時,爸爸突然從里面的衣兜里也掏出了一支玫瑰花送給媽媽,說是從美國帶回來的,當時媽媽特別感動?,F(xiàn)在,爸爸走了,我是家里的支柱,我必須堅強,扛起這個家……”
采訪中,畢世祥的一位親屬這樣說道:“畢世祥對外人好得很,竭盡全力去幫助他們,但家里沒有一個人因為他是領導而受到照顧。”
畢世祥的堂哥曾打算參加州內(nèi)藥品招標,但因為自己的妻子是州衛(wèi)生局紀檢組長,而堅決不準符合條件的堂哥參與競標。他理直氣壯地對堂哥說:“你不能影響弟妹的工作!”
……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畢世祥何嘗不想抽出時間孝敬自己的父母、陪陪自己的愛人和孩子?何嘗不想關照自己的親戚?在親情與事業(yè)、感情與法紀的天平上,他在堅定地選擇后者的同時,把愧疚深藏在了自己的內(nèi)心。
記得著名詩人臧克家在《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中曾這樣寫道:“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匆忙上路的畢世祥雖然永遠離開了他熱愛的這片土地和人民,但他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記者 田杰 )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