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何浩源 石小宏)“我恢復得很好,現(xiàn)在已經可以做一些比較輕松的農活了。”9月19日,石渠縣蝦扎鄉(xiāng)二村58歲的澤絨走進鄉(xiāng)衛(wèi)生院復查包蟲病。
“今年5月,澤絨經檢查確診染上了包蟲??;7月,我們把她送到州醫(yī)院做了手術,手術費用通過包蟲病防治專項資金和醫(yī)療保險報銷,她自己只承擔了100多元。”蝦扎鄉(xiāng)衛(wèi)生院工作人員告訴筆者。
去年11月,石渠縣打響了包蟲病防治攻堅戰(zhàn),要求包蟲病篩查覆蓋全縣23個鄉(xiāng)(鎮(zhèn))的所有人群,對確診為包蟲病的患者實施及時治療,治療費用通過包蟲病防治專項資金和醫(yī)療保險進行報銷。截至8月底,全縣共篩查8.2萬余人,已完成手術150例,計劃全年完成手術500例。
在該縣疾控中心,工作人員正通過掃描虹膜檢查腳尼的眼睛,從而精準識別篩查群眾的身份。然而,在去年底開展的第一輪包蟲病篩查中,發(fā)現(xiàn)很多群眾沒有身份證,再加上部分群眾不愿錄指紋,這就給被篩查者的身份識別造成了一定困難;今年3月開展的第二輪篩查中,縣疾控中心啟用了包蟲病全面檔案系統(tǒng),除常規(guī)錄入群眾的姓名、身份證號、指紋外,還會對群眾的虹膜進行掃描。群眾的基本信息被錄入后,系統(tǒng)會生成一個二維碼,然后群眾憑二維碼進行檢查。群眾復查時,工作人員只要掃描二維碼,就可以知道病人的身份信息和上次的檢查結果。
該縣在采取包蟲病防治宣傳進學校、進農村、進寺廟、進家庭的同時,精心制作藏漢雙語宣傳手冊、日用品、專題片,積極引導群眾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和生活習慣。 “喝開水來吃熟食,飯前便后要洗手,千萬不要去耍狗……”9月20日,筆者在色須鎮(zhèn)小學聽見學生們正在唱《包蟲病防治之歌》。
針對該縣流浪犬和染疫犬較多的實際,從去年11月開始, 縣政府組織“千人小分隊”走村入戶,開展“見人、見房、見戶、見犬”為標準的家犬摸底調查建檔工作,對全縣境內的犬只進行摸底調查和建檔,實行犬只掛牌登記和規(guī)范管理。
為從飲水源頭切斷傳播渠道,去年底,石渠縣內184口安全飲水井全部投入使用,累計解決了6.6萬人飲水安全問題,目前安全飲水工程項目及其維護、管理等后續(xù)項目仍在有條不紊地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