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文化 >> 康巴人文 >> 瀏覽文章

丹巴十三角碉

甘孜日報    2019年10月18日

◎楊全富

初冬時節(jié),寒冷桎梏了我的手腳,也禁錮了我的思想。除了按時上下班以外,大多數(shù)時間,我都只好蝸居在家里。有時候,站在窗前,看著遠處日漸蕭條的山峰、村莊,心底深處忽然間充滿了無限的感傷。這感傷一大半來自于萬物逐漸蕭條的傷悲,還有對生命失去的無奈。雖然我深知這些生命只是暫時潛伏起來,待來年春來時,這些生命又將煥發(fā)出勃勃生機,將瘦弱的山峰重新妝點。然而,那股悲傷的情緒卻始終左右著我,使我不得開心顏。

為了走出悲傷的陰影,盡快融入到冬日里,我決定放下手中的一切工作,到野外去尋覓寒冬里殘存的溫暖。于是,趁著周末,我和妻子自駕游前往十三角碉所在地。出丹巴縣城東南方向,沿大渡河邊的317國道下行約10余里,拐一道彎,就走上了蒲角頂通村道上。路越來越狹窄,跨過幾座橋梁,繞過幾十道彎后,就走到了路的盡頭。路旁有一座寺廟,門前有一塊三十余平米的空地,我倆將車停放在這里,背上簡單的行囊,向著十三角碉所在地走去。

從寺廟出發(fā),要經(jīng)過一大片臺地。田地里,蕪菁長勢喜人,所有的塊莖有一大半都裸露在外,紅色的皮包裹著多汁的肉。碧綠的葉片覆蓋住了黃色的土地,在冬日里多了一抹春的色彩。再往前,是十余座藏房組成的寨子,其間小路縱橫交錯,仿佛走入了迷宮似的。感覺路已走到盡頭時,我忽然間發(fā)現(xiàn)在一堵墻上,斜搭著一根獨木梯。我試著爬上去,不料墻的那端,一條小路又出現(xiàn)在面前。

寨子以上是茂密的白樺林,一條鋪滿黃葉的小徑,在林中曲曲彎彎延伸。那些掉光了葉片的白樺,靜靜矗立在路的兩旁。偶爾,有一兩只畫眉鳥從我們腳下的草叢里飛走,發(fā)出急促的聲音。沒想到一呼百應(yīng),在林地里覓食的鳥雀驚慌失措地從樹葉中飛起,落在樹梢上,一起發(fā)出悅耳的鳴叫聲。剎那間,寂靜的樹林充滿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

途中,要走過一段長滿荒草的路。腳下的泥土非常濕潤,那些野草業(yè)已枯萎,唯留下滿地黃色的葉片,還有兀自獨立、瘦硬的草莖。在這里行走,要隨時注意腳下,一不小心就有陷下去的可能。我和妻子只得小心翼翼行進,看準那些草莖的根部踩上去,才不至于陷進泥沼里。太陽正從山峰后努力向上爬升,那黃彤彤的光線起初還漫無目的射向遠處的山尖。后來,慢慢往下挪移,最后,將光柔柔地灑在藏寨里。剎那間,一片金黃溢滿了藏寨、田野,一股暖意也就在寨樓之間穿梭洋溢。

我倆氣喘吁吁爬了許久后,當翻過一道山梁,十三角碉就出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十三角碉旁是一大塊草坪,草坪中央有一座凸起的山包。山包的四周,可以看見殘存的石墻。山包正中央就是十三角碉,后面有一座更加高大的四角碉樓,左面還有一座經(jīng)堂碉,組成了一組碉樓群。在清冷的晨光中,十三角碉傲然矗立,是整個建筑廢墟中的主體部分。它那略顯臃腫的外形,給人以厚重的感覺。當?shù)氐募谓q藏族將十三角碉所在的這片土地這稱為“足桑卡”,意為“十三角碉所在地”。

整個廢墟群落,長約24米,寬約65米,實際占地面積約為1560平方米。站在十三角碉前的廢墟上,你才能真切感受到碉樓的雄偉。碉樓整體結(jié)構(gòu)為石木結(jié)構(gòu),每一個墻角都砌得筆直,就像是用最鋒利的刀刃所切下的。墻面用石頭壘砌而成,大大小小的石塊在墻面上顯得非常相宜,每一個石塊中間都用黃泥粘接而成。每一排石頭的放置都極有考究,先將一排大石頭整齊排成一排,再用小石頭將大石頭之間的縫隙填滿,這樣就成為了一層,這樣修葺起來的石墻既美觀又堅固。


  • 上一篇:探究藏地石經(jīng)文化
  • 下一篇:龍巴鋪改興隆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