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文化 >> 康巴人文 >> 瀏覽文章

祖母的留言牌

《甘孜日報》    2015年08月31日

    ■徐立新
    抗戰(zhàn)結(jié)束和叔叔失蹤的消息是同時到達祖母的耳朵里的,但祖母不相信她的小兒子小寶戰(zhàn)死或者走失了,她堅信叔叔一定會回來。
    因此,每天到了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飯的時刻,祖母都要在飯桌上多放一碗米飯,冬天吃到中途時,還要將那碗飯拿到灶上溫一次,好不讓它太涼了。
    那時我還很小,覺得祖母每天這樣做太煩,于是一天便問祖母:“奶奶,這碗飯是給誰吃的呢?”
    “你小叔呀!”祖母溫柔地摸摸我的頭,語氣堅定,仿佛她的小兒子正在田地里干活,馬上就會回來似的。
    “可是,小叔已經(jīng)不回來很久了呀,他是吃不到這碗飯的。”我不識趣地追問道。
    “會吃到的,你想呀,如果有一天你小叔在我們吃飯的時候突然回來了,到時他若是看到桌子上沒有他的飯,或給他的只是一碗冷飯,他該多傷心呀——他會覺得我們一家人已經(jīng)把他忘記了!”祖母如是說。
    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然后繼續(xù)埋頭吃自己的飯。
    在家里,小叔有一個屬于他自己的房間,祖母每次打掃家里的衛(wèi)生時,都不會落下它,床單和被子都定期洗曬,而且她從不允許任何人往那個房間里堆放東西。即便是家里來了客人,要留宿一晚,祖母也絕不讓他們睡在小叔的床上,祖母說:“要是哪天晚上你小叔回來發(fā)現(xiàn)沒地方睡,那他該多傷心呀!”
    日子一天天一年年地過去了,祖母也隨同日子一起,早晚都盼著某一時刻小叔能突然出現(xiàn)在她的面前。可是,沒有。
    時間很快走到20世紀90年代,我所在的農(nóng)村實行城鎮(zhèn)化改造,要求居民集體搬遷到幾百里外的一個新居住點去住,把原先的地方讓出來建開發(fā)區(qū),當其他村民都陸續(xù)搬走時,祖母卻死活不同意搬,她擔心小叔回來時找不到老家。
    最后,在搬遷辦同志的反復勸說下,并同意她所提出的條件后,祖母終于同意搬了。祖母開出的條件是,在我們家老宅的地基上豎起一塊高高的牌子,上面寫著:“小寶,我們搬家了,回來時請撥打新家的電話×××,媽媽留。”
    1998年10月的一天,一名從臺灣基隆來的、滿身都是滄桑的游子出現(xiàn)在我們新家的門口。他穿的衣服和鞋子都很“復古”、“懷舊”,甚至到了有些落伍的程度。他說自己的小名叫小寶,是祖母60多年前生下的,已有40年沒見到親娘的一個孩子。
    小叔說,當他找到老家,看到了那塊高高豎起的牌子時,便知道祖母還在掛念著他這個不孝之子。
    小叔還說,他在臺灣很好,經(jīng)營著不錯的生意,經(jīng)濟上很富裕,但為了不讓祖母見面時認不出他來,他特意穿上這套他參軍時祖母親手給他做的衣服和鞋……
    遺憾的是,祖母已經(jīng)看不到小叔的這身裝扮了。因為她已在10年前去世了。而小叔所不知道的是,祖母在臨終前,曾反復交代我,一定要記得定期去老宅那兒看看,別讓風把那塊召喚小叔回家的牌子吹倒了,也別讓風雪腐蝕了牌子上的字和電話號碼……因為那是指引小叔回家的路。
  • 上一篇:爺爺教我唱抗戰(zhàn)歌曲
  • 下一篇:清華碩士王義鵬的青春逐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