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文化 >> 康藏文化 >> 瀏覽文章

古人納涼的詩情畫意

甘孜日報    2022年04月22日

仇英《竹梧消夏圖》。

佚名《柳蔭高士圖》。

蘇漢臣《 荷塘消夏圖》。

◎鄭學(xué)富

在酷暑炎熱的季節(jié),沒有空調(diào)的古人如何納涼呢?古人消夏是借助大自然的環(huán)境,走進(jìn)山川河流,融入綠樹翠竹之中,心靜自然涼。其納涼方式不僅環(huán)保低碳,而且是情趣盎然,充滿著詩情畫意。

夏木陰陰正可人

夏天烈日炎炎,蟬鳴噪人,如果能得到遮天蔽日的一片樹蔭真是乘涼的好去處。據(jù)史料記載,南北朝時期的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魏收,夏天坐在板凳上,躲在樹蔭下讀書,隨著日光的移動,樹蔭自然也隨之移動,魏收也就跟著樹蔭移動讀書,由于精力集中,竟忘記了溽暑。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一幅宋代佚名畫家所作的《槐蔭消夏圖》,描繪了一位文人在樹蔭下怡然自得的消夏情景。庭院中的一株槐樹,枝葉繁茂,濃蔭下,一文人墨客袒胸露懷,仰臥在涼榻上閉目養(yǎng)神,高高翹起的赤足更顯其超然灑脫、悠閑愜意。床頭立著一面屏風(fēng),上面繪有雪景寒林圖,與乘涼的氛圍很融洽,讓人頓有涼爽之感。在旁邊的幾案上,放著書卷、茶具等物件??梢娝窃谄奋宀?、閱覽書卷之后,一陣涼風(fēng)襲來,頓覺困意,躺在涼榻上打盹。這幅作品人物刻畫細(xì)致,設(shè)色古雅,行筆飄逸柔美,氣韻清新優(yōu)雅,流露出一種沉靜、安逸的韻味。

觀此圖,讓人想到唐代詩人白居易《池上逐涼》詩:“青苔地上消殘暑,綠樹陰前逐晚涼。輕屐單衫薄紗帽,淺池平岸庳藤床?!碧拼娙岁懴B暤摹蛾柫w雜詠十九首·綠云亭》也有此意境:“六月清涼綠樹陰,小亭高臥滌煩襟。羲皇向上何人到,永日時時弄素琴。”北宋詩人秦觀不懷念那五彩繽紛的花朵,更鐘情于夏天樹木的濃密蔥綠,讓人涼爽可心,有詩曰:“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

竹深樹密蟲鳴處

明朝畫家仇英的《竹梧消夏圖》體現(xiàn)了另一種盛夏納涼的情趣。畫中的遠(yuǎn)處青山疊翠,起伏連綿,近處山坡平緩,地勢開闊,翠竹疏朗,山溪青青,潺潺而流。竹林之中,有二人相對而坐,但見他們長髯拂胸,身穿寬袖長袍,仙風(fēng)道骨,正侃侃而談??瓷先舛扔崎e,神情淡定。飄逸的人物和幽靜的環(huán)境融為一體,早已忘記了炎熱,猶如置身于清涼仙境。山溪之畔,一株梧桐樹挺拔參天,樹冠盈畝,郁郁蔥蔥,樹蔭下,一座涼亭屹立于溪水之上,翹脊高啄,飛閣聳翠,亭閣三面通透,一面為山水畫照壁。亭中幾案上擺放著書卷等。一人坐于凳上,斜倚亭臺之欄,手持羽扇,輕搖納涼,他目視清澈的溪流,似傾聽涓涓流水,又似聽山林陣陣濤聲,也許是靜聽竹林二友的交談,若有所思,好像在構(gòu)思詩文辭賦。整幅畫色彩鮮艷,結(jié)構(gòu)謹(jǐn)嚴(yán),融山水、亭閣、林木于一體,雖然繁密而不失節(jié)奏,山水青綠寫意,竹林、梧桐刻畫自然,人物表情豐富,形象逼真?zhèn)魃瘛?/span>

此圖意境極像唐代詩人王維的藍(lán)田山別墅。這里林木茂密,山澗淙淙,館舍、房屋散布其間,每到夏季,山風(fēng)習(xí)習(xí),涼爽怡人,王維和文友們在此度夏避暑,垂釣飲酒,談?wù)撛娢模奚眇B(yǎng)性,過著悠閑自在的隱居生活。他在《竹里館》一詩里寫過自己的隱居快樂感受:“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比姼裾{(diào)幽靜閑遠(yuǎn),仿佛詩人的心境與自然的景致全部融為一體了。宋朝詩人楊萬里喜歡在皎潔的月光之下,清輝孤影,來到搖曳的竹林中,聽著夏夜里悅耳的蟲鳴,夜深氣清,盡管沒有涼風(fēng)送爽,但是悶熱暑氣頓時消失,于是他寫了一首《夏夜追涼》詩:“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fēng)。”

風(fēng)定池蓮自在香

河岸、池塘邊也是乘涼的好去處。宋代宮廷畫家蘇漢臣的《荷塘消夏圖》即描繪了在荷塘邊納涼的美女。畫中的荷塘碧水漣漪,荷葉田田,芙蓉怒放,紅荷灼灼,白荷皎皎,粉荷盈盈;岸邊垂柳依依,枝條拂弄水面,亭臺聳立,錦檐繡甍,雕欄玉砌,景色宜人。兩位仕女衣著素雅,憑欄觀荷,一邊乘涼,一邊感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荷花品格。“荷深水風(fēng)闊,雨過清香發(fā)”,一陣陣熱風(fēng)經(jīng)過荷塘浮在水面吹來,頓時變得十分涼爽,并且伴著荷香,令人心曠神怡。

在酷暑難熬之日,到荷塘邊既能納涼,又能觀荷。楊萬里在《暑熱游荷在池上》一詩中說:“細(xì)草搖頭匆忙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fēng)。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贝嗽妼懙妹钊M生,不僅人怕熱,而且荷花也怕熱,躲在碧傘似的荷葉下乘涼呢。北宋詩人秦觀尋訪到一個絕離煩熱的避暑佳所,那就是位于畫橋南畔綠柳成行的荷塘邊,他安上胡床,斜躺在上面,盡情領(lǐng)略納涼的悠閑自在。船妹子的笛聲在水面縈繞起伏,盛開的蓮花在風(fēng)中飄著幽香,沁人心脾。他不由地寫下了《納涼》一詩:“攜扙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參差起,風(fēng)定池蓮自在香?!?/span>

但能心靜即身涼

陶淵明曾說:“夏月虛閑,高臥北窗之下,清風(fēng)颯至,自謂羲皇上人?!币粋€高人隱士酒后高臥草廬窗下,悠閑自得乘涼的形象躍然紙上。唐代詩人李白非常向往陶淵明恬淡閑逸、與世無爭、天人合一的隱逸生活,寫詩曰:“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無弦,漉酒用葛巾。清風(fēng)北窗下,自謂羲皇人。何時到栗里,一見平生親?!北磉_(dá)了對陶淵明人品和理想的仰慕之情?,F(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宋人《柳蔭高士圖》即是此意境。據(jù)《石渠寶笈》記載,此圖為素絹本著色畫,左方下有孫承澤印,右方下有北平孫氏印,左邊幅有棠村審定、蕉林二印。只知為宋人之作,相關(guān)的背景則無從查考。畫中為一棵古柳樹,樹干虬曲剛勁,枝葉繁茂。樹下一翁,美髯飄忽,袒胸露腹,頭戴葛巾,赤足席地而坐。坐前有一幅展開的手卷,酒樽滿盈,淺斟低酌。表面上看此翁雙目聚神,凝視手卷,實則已是眼餳耳熱,醺醺然不勝桮杓。清乾隆皇帝對《柳蔭高士圖》十分喜愛欣賞,在畫上御筆題詩云:“柳蔭高士若為高,放浪形骸意自豪。設(shè)問伊人何姓氏,于唐為李晉為陶?!鼻〉壅f,這位高士如是唐人就是李白,如是晉人便是陶淵明。但是從服飾和環(huán)境看,應(yīng)是五柳先生陶潛也。這幅圖所表現(xiàn)的就是“心靜自然涼”。

清朝雍正皇帝追錄康熙皇帝訓(xùn)話編輯而成的《庭訓(xùn)格言》,內(nèi)有一則訓(xùn)文《心靜自然涼》曰:“盛暑不開窗、不納涼者,皆因自幼習(xí)慣,亦由心靜,故身不熱?!币馑际钦f只要能做到內(nèi)心平靜,身上才不熱。在“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人間塵世,能做到“心靜自然涼”者是一種人生境界。白居易有《苦熱題恒寂師禪室》詩曰:“人人避暑走如狂,獨有禪師不出房??墒嵌U房無熱到,但能心靜即身涼?!卑拙右自跉v經(jīng)官場仕途的險惡沉浮和人生的曲折坎坷后,能夠大徹大悟,真正做到“心靜自然涼”。他在另一首《消暑》詩中,幽默調(diào)侃地說:“何以消煩暑,端居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fēng)。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币馑际侵灰阍谠鹤永镒?,心無雜念,靜下心來,你就會感覺窗子有涼爽的清風(fēng)徐徐吹來,涼爽無比。北宋詩人梅堯臣對心靜自然涼又有另一番感受。他在《中伏日陪二通判妙覺寺避暑》一詩中寫道:“紺宇迎涼日,方床御绤衣。清淡停玉麈,雅曲弄金徽。高樹秋聲早,長廊暑氣微。不須河朔飲,煮茗自忘歸。”盡管是熱浪翻滾的中伏時節(jié),清幽寂靜的佛寺,沒有俗世間雜念繁事的羈絆,時而有鐘鼓琴瑟之聲悠揚,涼爽氣息迎面而來,何須到北方酣飲避暑,在此品上一杯清茗樂而忘返。


  • 上一篇:閑讀頓覺詩意生
  • 下一篇:2022年全國家庭親子閱讀主題活動在京舉辦

  • 本文地址: http://onlinemedicineuae.com/html/wh/kcwh/79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