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文化 >> 康藏文化 >> 瀏覽文章

紫藤的灰塵

甘孜日報    2022年03月04日

◎梁爽

最早聽說紫藤,是在中學語文閱讀訓練里,作者開篇就說:“紫藤是一種妖怪?!保ㄐ鞎院健蹲咸佟罚拇?,這句話就像魔咒,在我記憶的深處撒了種。每再看到紫藤,都能想到這句話。

初入大學校園的新生被分到人稱“東風破”的老樓。而在“東風破”旁邊,還有一處破園子,叫“紫藤園”。那時我對植物學尚沒有今日這般好奇,無論地里生什么長什么,一棵也不認得,因此這會兒只好告訴你,那園子雜草叢生,因為被遺忘,尋不到一處栽培、修剪、造景的痕跡。亭子上壓著紫藤,石凳上積著灰,不知紫藤與灰,哪一個年紀更老些。

我每每抬頭看花,都會想:真丑啊,怪不得被說成是“妖怪”。人們行色匆匆,繞過園子走的要比穿過園子的多。我很喜歡看見剛從東區(qū)浴室洗澡回來的同學,踩著塑料拖鞋,披著未干透的頭發(fā),瓶瓶罐罐隨著浴籃擺動叮叮當當。仿佛那一絲水淋淋、濕噠噠的香氣,也能讓這破敗蕭索的園子活上一活。

黃昏時候,這里因了紫藤的纏繞,最先暗下去?;野咨牡卮u和石柱,讓紫色的花也染上了一層灰白。沒人愿意在這里背書,更沒人愿意在這里談戀愛。偶有一些黃色的小花瓣從藤蔓糾纏間鉆出腦袋,像一個個不知事的少年的笑臉。更偶然的時候,園子旁會響起清亮的自行車鈴聲,蒼蒼白發(fā)的老教授的身影剎那屏蔽了墻外的霓虹喧囂,恍如隔世。辦證的、擼串兒的、賣唱的乃至壓馬路的……他們都不會懂。

也虧了人們不經(jīng)意,紫藤在這里自生自滅,又生生不息。開花后,狀如豆莢的果實懸吊著,也沒見誰為此傷春,反正夏末秋初的時候它又開了。

北京有家老的點心店,叫“桂香春”。每年五一前十來天,他們都會做一段時間的“紫藤餅”(藤蘿餅),重陽節(jié)前還有“重陽花餅”,五一過了有“玫瑰花餅”。和云南的鮮花餅不一樣,是清真的。所謂“花饌”者,想必是太過風雅的說法了,是“以花入饌”的縮略語。我但愛說“吃花”,簡單粗暴,直擊痛處。說這二字時,無他,唯有齒間滲出的甜滋滋的味道。

想起屈原在《離騷》里寫,“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可見至少從那會兒起,人們就懂得吃花了。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飲饌服食箋》教人這樣吃紫藤花:“采花洗凈,鹽湯灑拌勻,入瓶蒸熟,曬干,可作食餡子,美甚。葷用亦佳?!鼻宕欀僭凇娥B(yǎng)小錄》里也友情提示我們:“凡食芳者,必鮮且潔,潔而不極豐,意念良安耳。遵生頤養(yǎng),以和與身。日用飲食,以為尚也?!?/p>

好在沒人打過紫藤園的主意,這里蒙著灰的紫藤從沒能像不遠處的幾株柿樹惹眼:逢結果子,必要沒日沒夜地挨幾頓打;果子落下來,還要挨人埋怨,太澀,不甜。與其如此,不必為人類的饞嘴兒犧牲,倒也是件偷著樂呵的事兒。

后來,又在別處識了幾種不同的紫色:紫花地丁的紫,二月蘭的紫,甚至盆栽里豆角花的紫。那些小小的花瓣在植物學家眼里恐怕連一個棱角的變化都千差萬別,可在我這兒,若要記住它、分辨它,卻只能因為愛。

多年前的一節(jié)現(xiàn)代文學課上,老師問我們住在哪兒。聽得我們滿腹苦水倒出來地嘰歪出“東風破”三字,她大驚,說這“東風破”早在她上學讀書時就已經(jīng)是“危樓”了!再想起《夜宿山寺》里的“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我們每每能同詩仙產(chǎn)生共鳴。

可即便如此,據(jù)說“東風破”還是繼續(xù)服役了好些年。在我們走后,新房客們或許并不清楚這些老樓的真實狀況。至少我們這些“壞人”是不會主動去說的,其中的內心戲或許是:“平白忍了那些時,豈能便宜后來人?”

然而,當高大威猛的圖書館、博物館接連成為學校的新地標,當素樸的教學樓紛紛改建成簇新的模樣,臨街這幾棟破敗的宿舍樓終于日益顯眼而礙眼了,也因而終于實現(xiàn)了我們當年的愿望,成了樹葉上的一抹灰塵。

說這話時,“東風破”們已拆了有些時了,不知紫藤園還在不在。多年不曾回校的我,也想去看它一看了。




  • 上一篇:蘆花如云
  • 下一篇:春天里的電影

  • 本文地址: http://onlinemedicineuae.com/html/wh/kcwh/78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