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1年04月09日
巴塘縣城。
弦子之鄉(xiāng)雕塑。
巴塘田園風光。 格桑次仁 攝
◎鄒安音
壹
俯瞰中華版圖,川藏線像一條血脈,從四川盆地的內(nèi)陸延伸到了青藏高原的世界第三極——拉薩。這是一條承載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茶馬古道,是一條浸染無數(shù)仁人志士鮮血和氣魄的紅色之路,它更是一條懸掛在中國人心目中雄壯艱險卻又美麗無比的天路。仔細審視它,無疑會發(fā)現(xiàn):四川甘孜州的巴塘縣,是這條天路的重要驛站之一,它起到了東上西進、南遷北延的重要交通樞紐作用。
然而,從四川的省會成都,到川藏線上的巴塘,這絕不只是空間和距離的丈量,它更是攀登者身體和毅力的較量,也是一場和青藏高原的猛烈戰(zhàn)斗!這就是發(fā)生在我身上的有關巴塘的事兒,時間是2020年12月上旬。
從成都出發(fā),一路西行,目的地為巴塘。車過雅安天全縣后,隱約可見前方高聳入云的山脈,峰頂堆滿積雪,神秘而新奇。二郎山快到了。司機說,從前到拉薩,二三十公里的二郎山,要翻越一天的時間。因為山高路陡,有時會造成車毀人亡,不知道有多少冤魂在山林中哭泣。但現(xiàn)在,從成都到康定的高速路修好了,從二郎山下的隧道通過,只需要短短的幾分鐘時間。從山那邊的大渡河上通過去,也只需要短短的幾分鐘時間。從某種意義上說,現(xiàn)代化的川藏第一橋,連接了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
從一天到幾分鐘的車程,這是川藏線的奇跡。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天塹變通途。新中國高科技的投入,讓時空距離變得不再遙遠,我們不得不感嘆往昔和今天的巨大變化。俯瞰大渡河,仰視愈加清晰的雪山,我不禁想起了當年二萬五千里長征的紅軍將士們,在那個缺吃少穿的年代,真的不知道他們是憑著什么,又是怎么去翻越這一座又一座高聳入云的險峰的。
在渺無人煙的高原,越野車載著我們幾個人一路顛簸前行,似乎與世隔絕了。幸好有《國家地理》簽約攝影家劉乾坤老師一路做著詳細的解說(他已經(jīng)在川藏線上來來往往100余次),旅途才增加了許多的興致與趣味,消解了些許沉悶的氣氛。
車過康定后,我們便與風雪抗衡,重走著紅軍的長征路。一路翻山越嶺,間或停歇修整,先過了白雪皚皚的康定折多山,翌日又繞過了雅江著名的山路十八拐,穿過天空之城理塘,幾個人已是腹內(nèi)翻江倒海,甚至嘔吐不止。抵達高原小江南巴塘時,已經(jīng)是晚上八九點鐘了。
貳
巴塘是一座寫滿紅色故事的小城。它位于橫斷山脈深處,毗鄰金沙江畔,為川、滇、藏三?。ㄗ灾螀^(qū))結(jié)合部。因為獨特的地理地貌,歷史也賦予它獨特的傳奇性。中國涉藏地區(qū)第一個共產(chǎn)主義組織——巴塘地下黨及其外圍組織“東藏民主青年同盟”就在這里誕生,引發(fā)了涉藏地區(qū)革命風暴;紅軍長征經(jīng)過巴塘,歷時38天,跋涉約360公里;作為和平解放西藏的橋頭堡,積極支援十八軍進藏;解放初期的巴塘大營官寨保衛(wèi)戰(zhàn)成為涉藏地區(qū)平叛斗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紅軍在黨巴鄉(xiāng)哈薩通村巴曲河上搭的橋,被人們稱為“共產(chǎn)橋”;紅軍籌糧走過的央格山路,被叫作“共產(chǎn)路”;紅軍走過縣城附近的東隆山,被改為“紅軍山”。
走在紅軍當年走過的路上,我們在燈火璀璨的小城中穿行,過了一座橋,鉆進深巷中。當一扇朱紅色的大門徐徐打開,越野車穩(wěn)穩(wěn)當當停在一座依山而靠的巴塘民居時,趁著夜色四下打量,發(fā)現(xiàn)就要歇息的藏家院子民族風情濃郁,亭臺樓閣錯落有致,樓宇之間花木繁茂,心里不免暗暗驚喜。更驚喜的是,居然還發(fā)現(xiàn)了一株蘋果樹,那些樹葉早黃了,可還有紅蘋果誘人地掛在樹上呢!樹下拴著一只大肥羊,豎著耳朵警覺地望著我們。
此時,早有一位美麗的姑娘和一個英俊的小伙熱情迎上來,拎著我們的行李就去往最高處的房間。最關鍵的是,順著目光向上逡巡,似乎最高處的藏家房頂與藍色的天空和合圍的群山相銜,星星那時正眨巴著調(diào)皮的眼睛,心情瞬間便變得安寧而踏實了。
一路上,顛簸的旅程加上胃部受寒的緣故,又或許有點“高反”,嘔吐得昏天黑地,但走進房間的那一瞬間,心情是輕松愉快的,感覺很親切。在海拔不太高的巴塘,在巴塘小城的民宿“巴楚林嘎”里,褪去所有的疲憊和驚懼,我們沉沉地睡去。
叁
翌日,我是被窗外的鳥鳴聲驚醒的。已然冬季,應是白雪覆蓋高原的季節(jié),院子里卻灑滿了陽光,恍惚間有種時空錯位的感覺,以為春天提前來到了這里。這是一片美麗的土地。這里既有稻花飄香,也有青稞成長;這里既有巴塘弦子高亢的樂音,也有江南絲竹輕柔的旋律;這里不但是茶馬古道的中轉(zhuǎn)站,也是馳名中外的高原小江南……漢、藏等民族于此交匯,生活其樂融融。
昨夜提行李的俊小伙扎西告訴我們:院子里栽種的果樹,有核桃、櫻桃、蘋果、杏子等,果子成熟的時候,在房間里休憩的游人全都跑出來,紛紛爬到樹上,忙著收獲樹兒們贈予的快樂和幸福。
因為巴塘縣城里的果樹太多了,村民們吃不完果子,它們就留在樹上,正好成了鳥兒們過冬的美食。這因此倒也成就了巴塘冬天別樣的景致:鳥兒們再也不飛到南方過冬了,就像扎西從西南民族大學畢業(yè)后,又毫不猶豫地選擇回到了心所牽念的家鄉(xiāng)巴塘。
陽光暖暖地映照著大地,臺階下,水池邊,假山旁,巴楚林嘎的鮮花兀自盛開著,有菊花、玫瑰等。午后的陽光熾熱,像民宿主人阿里黑紅的臉頰。見院子里站滿了客人,他抓起地上的棍子,又找了木梯,“登登登”三兩下攀上蘋果樹,摘了果子丟在我們手中。
果子很甜。阿里的臉上也綻放著舒心的笑容。在當?shù)卣年P心下,巴楚林嘎成為他努力的回報。小院于2017年破土動工,2019年正式開張營業(yè)。其中每一塊磚頭的搭建,每一個廊檐的設計,都蘊藏著他獨特的審美和匠心。在開業(yè)那天,他拿出自己花了幾周時間精心做好的巴塘大弦子,向來賓們展示了老祖宗留下的這一珍貴文化遺產(chǎn)。
院子里飄滿了淡淡的酥油茶香,巴楚林嘎的民族文化氛圍濃郁,表現(xiàn)在每個角落。比如掛滿紅綢的鹿角,來自伊朗的手工繡花掛毯,長而寬闊的藏式會客廳……“為了讓遠方的客人有回家的感覺,我專門找人打了幾張八仙桌,如果他們愿意,我還可以和他們一起品茗美酒。”阿里說著,打開了儲存好酒的房間。
酒香四溢。那一刻,讓人沉醉的不是青藏高原上的白云,不是高原小江南巴塘花木的馨香,也不是巴塘小城夜晚璀璨的燈火和天上的星星,而是像他們一樣樸實而美麗的巴塘人。與歲月亙古不變的是巴塘人的心,他們永遠把最好最美的東西,留給遠方的客人!
肆
這一天的陽光似乎格外殷勤,一大早就翻過高原那邊的雪山,均勻地抹遍了巴塘的每一個角落。晨曦微露,推開我們所居住的民宿大門,一行人鉆出彎彎扭扭的小巷子,摘了藏家民宅伸向墻外的仙人掌果實,從巴塘藍天傾瀉而來的陽光一下便落滿每個人的心懷。
穿城而過的巴楚河靜靜流淌著,朝陽下閃動著綠色的波痕,絲綢一般,倒映著兩岸的房子、樹木和花草,還有熙熙攘攘的人。徜徉在巴塘的街上,冬天的陽光翻過東隆山,如水般沐浴著熱鬧繁華的縣城。
著藏裝的巴塘人真的美極了!男人大多彪悍粗獷,臉色赤紅,獨來獨往,彰顯著高原康巴漢子獨特的氣質(zhì)和精神。女人們則邁著小碎步,藏裙包裹著的身材玲瓏雅致,彩色的頭帕分外耀眼,她們無論對誰都揚起一張笑意盈盈的臉。孩子們大多背著書包,蹦蹦跳跳走向縣城的學?!?/span>
縣城的中軸線,連接了坐落于此的各式各樣的民居、商鋪、學校、醫(yī)院等。放眼四望,商鋪里琳瑯滿目的商品擺滿柜臺,有高原毛毯,也有江南絲綢。小吃店里有酥油茶,也有八寶粥。小汽車川流不息,游客們行色匆匆,縣城里演繹著一幅高原小江南繁茂的盛世景象。
中山廣場上,巴塘縣郵政局的工作人員正在忙著搞促銷,把各種書籍以連賣帶送的形式回饋給市民。
新修的茶馬古道上,中間是一條清澈見底的水溝。從縣城巴山淌下的泉水汩汩而來,山間馬幫的駝鈴聲似乎遠去,而另一首歌謠的旋律還在耳邊回響,那就是我們從小耳熟能詳?shù)摹断匆赂琛?。《洗衣歌》由李俊琛作詞,羅念一作曲。西藏和平解放后,尤其是民主改革后,百萬農(nóng)奴翻身當家做主人,藏族人民與解放軍結(jié)下了深厚的情誼,歌曲由此應運而生。
巴塘中軸線上,側(cè)耳傾聽,似乎有梵音陣陣、駝鈴聲聲。走進巴山下的茶馬古道,撫摸著一個個鐵模具的牽馬人,打撈起歷史的碎片,遠古的馬蹄聲似乎正踏破時空的隧道,撲面而來:幽幽古道,究竟承載了多少人的悲傷和喜樂,又有多少人的不舍和離別?
唯有那巴塘十大古景之一的古桑抱石可以作證!它悄悄地躲在縣城的一隅,不事張揚,卻又散發(fā)著無限的風情和魅力,只有那繁茂的枝丫、粗壯的樹干和虬曲盤旋的根,像巴塘人裸露坦誠的心懷,吸引著世人的目光。
當我們走近古桑的那一刻,樹下的老阿媽正背依著樹干曬太陽。她瞇縫著蒼老的雙眼,打量著周圍的高山和建筑物,似乎有很多的故事想要訴說出來,卻又銘刻在心底。
古桑樹下,老人們在曬著太陽。老了的古街和老樹,成了他們珍藏的心事,就像有關巴塘的一切記憶。
就像這老了的桑樹,懷里中空,卻要抱著一堆冰冷的亂石頭,把身上的溫暖給予一座城市,讓每一個走過它身邊的人都忍不住側(cè)目,念想這人世間的溫情。
伍
商鋪里,游人們在精心挑選著巴塘的特產(chǎn),似乎想把有關巴塘的一切都帶回家。同行的小伙子扎西說,巴塘是藏族三大歌舞藝術(shù)之一——弦子的發(fā)祥地,并于2000年被命名為“中國弦子之鄉(xiāng)”。
古道悠悠,古桑灼灼,總有巴塘的人鼓足勇氣,把那些遠古的文化故事加以傳承和發(fā)揚,這是巴塘的靈魂。
古道之上,巴山之下,在一個古香古色的藏房里,年逾古稀的扎西老人正懷抱著巴塘弦子,為傳統(tǒng)的巴塘文化傳承做著最后的努力。
扎西是巴塘弦子的第三代傳承人。為了讓茶馬古道上的這天籟之音永世流傳,他打破了很多傳承的規(guī)矩,比如傳男不傳女等。他懷抱著巴塘弦子,每天不辭辛勞地教著一個個遠道而來的學生,有國內(nèi)的,也有國外的,以期待這朵民族文化的奇葩遍地綻放。
這好比他家外面搭建的葡萄架,冬去了,春來了,它們終會抽芽、生根、開花、結(jié)果……巴塘弦子,這是一代代巴塘人的記憶,是遠去的牽馬人的念想,也凝聚了高原小江南的氣質(zhì)和靈魂。
此外,巴塘還有藏戲、熱巴、建筑、服飾等豐富的文化資源,讓巴塘的紅色旅游蓬勃興起。
聆聽了扎西老人給我們演奏的弦子后,我們走進了地道的藏式餐飲店阿克卓巴,去品嘗一味具有歷史紀念意義的巴塘名小吃——團結(jié)包子。
巴塘的人們至今猶記: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八軍進軍西藏,所到之處“秋毫無犯”,老百姓都尊稱他們?yōu)椤敖鹬楝敗?,為了表達對他們的敬意,百姓們就用特殊的“蒸肉”來款待。
“蒸肉”里含有青稞粉、玉米粉和大片土豆等。這樣的“蒸肉”只需要一屜,就夠一排人食用。在火塘邊,軍民們共食蒸肉,暢敘友情,氣氛熱烈而歡快。為了永遠紀念這次難忘的會見,大家就把蒸肉改稱為“團結(jié)包子”。
志瑪拉姆是一位心靈手巧的姑娘,沒多久,她親手做的“團結(jié)包子”就出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那天晚上,喝著藏家的酥油茶,吃著具有紅色傳承意義的“團結(jié)包子”,手撕著高原生態(tài)的牦牛肉……不禁感嘆:酒不醉人,人自醉!
走過古道,走過時空,傍晚時分,璀璨的燈火映照著整個巴塘,也輝映著整個青藏高原。那一刻,這一片夜色安寧而祥和,就像巴塘人的星空,就像星空中閃爍著的星星,高遠而明凈!
(圖片除署名外均為本網(wǎng)資料庫圖)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