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文化 >> 康藏文化 >> 瀏覽文章

清晨的鳥鳴

甘孜日報    2020年06月12日

   ◎楊俊富

   迷迷糊糊中,被嘰嘰喳喳的鳥語吵醒。剛要開口喊妻子煮飯,卻發(fā)現(xiàn)自己一個人睡在床上。神志一下清醒起來,這不是鄉(xiāng)下老家,而是成都。

   這是我2013年來成都這家文化公司上班的第一個早晨。我看了一下手機,時間剛好五點半,這個時刻醒來,是以前在工地打工養(yǎng)成的。在老家時,妻子這時該給我煮早飯了,我則戀在床上看一會書,等妻子喊吃早飯時,才起床。匆匆吃過飯后,就騎上那輛嘉陵125摩托往工地跑。

   今天妻子不在身邊,沒人煮飯更沒人喊起床??匆谎凵钋锏拇巴猓€黑洞洞的。晨曦中,鳥兒在嘰嘰喳喳的大合唱,淡化著我對城市的陌生感。起床洗漱的時候,窗外還傳來幾只喜鵲喳喳的叫聲,這更讓我感到驚訝。在我老家,已經(jīng)好多年沒聽到喜鵲的叫聲了,難道它們都被打工者帶進了城?

   居住的小區(qū)緊挨清水河畔的五爪堰,對面是浣花溪公園和杜甫草堂,背后是肖家河,古樹多,環(huán)境很清幽。我下樓問門衛(wèi)賣早點的地方,被告知要從小區(qū)背后的肖家河步行,橫穿大石西路,到那里面的生活區(qū),才能吃到早飯。

   出小區(qū)大門20米遠,拐個彎就是肖家河。肖家河是清水河的一條支流,不足兩丈寬,河堤全是長條方石碼砌,兩岸有彩磚鋪的步行道,靠河的一面是護欄。護欄由每隔三米遠的一個石柱和鐵管組成。河兩岸樹木茂密,有天然生長的柳樹、刺槐、香樟樹及那些低處的花花草草。這些樹都鼓起勁兒往河心伸展身子,把一米五寬的人行道蔭蔽得不見天空,下小雨不用撐傘也不會濕頭。那些鳥語就是從這些樹陰里掉下來的。

   行走在這條道上,猶如走在家鄉(xiāng)山間的青石板路上,忘卻自己是置身在繁華的大都市。

   我發(fā)現(xiàn)石柱頂端有一堆堆白花花的大米,灰色的斑鳩、麻黃的畫眉和一些麻雀、翠鳥、四喜在上面歡快地啄食。我走近了,它們便展開翅膀,輕輕一旋,落在頭頂?shù)臉錀?,嘰嘰喳喳叫幾聲,像是跟我打招呼。等我走過之后,它們又輕盈地飛落在石柱上,悠然自在地繼續(xù)享用早餐。

   我從第一個放有大米的石柱上數(shù)到大石西路的最后一個堆有白米的石柱,一共有32個,我估算了一下,這些用來喂鳥的大米至少得五六斤吧。以前在鄉(xiāng)下,沒見過有人舍得捧出糧食給鳥吃,那些鳥去啄食地里的莊稼還會遭到驅(qū)趕,遭到咒罵。這城市里,居然有人拿出這么多白生生的大米來喂養(yǎng)這些雀鳥,簡直讓我深感費解。

   我突然想到早晨剛醒來時聽到的鳥鳴。難到,這些白米就是為了換回那些鳥鳴,或者就是為了留住這些鳥鳴?到底是誰在做這些善事?我對喂鳥的人充滿好奇和敬意。

   以后的幾天,我依然走這條小道去吃早餐,但每次路過,大米都早早地堆放在石柱上了,都沒看到放米的人。我想,他一定起得比我早。

   一天,我特意早起,天麻麻亮就到肖家河濱河路上晨練。終于看到了,一個頭發(fā)花白的太婆步履蹣跚地從我居住的小區(qū)大門走了過來,手上提著一只沉甸甸的黃色布袋,在第一個石柱前停下,然后彎下腰從布袋里端出一只小盅,小心翼翼將白米倒在石柱頂部,又往前一個石柱走去。

   太婆穿著樸實,灰色的外衣深色的褲子,佝僂的背影顯得個子矮小,卻瞬間在我眼里高大起來。原來是她留住了這一片鳥鳴!我心里生出無限的敬意。

   以后的日子里,我又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石柱上的食物在經(jīng)常變換,有時是碎玉米粒,有時是一些餅干、面包等零食的粉粒。我才發(fā)現(xiàn),喂鳥的不止那一個太婆,是一大群愛鳥的人,那些清脆悅耳的鳥鳴才響在這鬧市的一隅,沖淡了我和更多離鄉(xiāng)背井人的鄉(xiāng)愁,讓城市更接近山水田園的生趣。


  • 上一篇:小興安嶺 的春夏
  • 下一篇:兩個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