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7年06月22日
■郭文斌
作為一個作家,我想提醒天下的父母,一定要讓孩子遠離那些低能量的環(huán)境,尤其是遠離低能量的閱讀環(huán)境。我們要清楚,輸送到孩子潛意識里的每一句話都是一粒種子,是種子,就會發(fā)芽、開花、結果。那么,假如它是毒草種子呢?我國每年出版圖書超過45萬種,讓孩子自由去選擇,他有這個能力嗎?如果任由孩子去買、去讀,那只能是摸著石頭過河。
經典,經過千百年后留下來的書,它至少是無數家長篩選過的,而所有經典,都是高能量的載體。
當然,只讀經典,現代書都不讀了,也不行。需要有一個取舍標準。有些書是把人帶離家園的,有些書是把人帶回家園的。低能量的書讀了一千遍,相當于浪費了一千次生命,還給生命引入了一千個單位的負能量。把一部經典讀一千遍,既是給生命補充一千次正能量,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你的心是定的。打個比方,要打出井水,你在某一個地方一直打,打一千次,水就出來了。有的人在這兒咚咚咚幾下,沒水,換一個地方,咚咚咚幾下,遍地全是井口,卻沒水出來。我們的目的是要打出水,而不是看打了多少個洞。
最好的閱讀是做,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一定要做到。如果家長做不到,去要求孩子,他也不聽,即便聽,也沒真聽。家長在那里噼里啪啦打麻將,讓孩子去背《弟子規(guī)》。他雖然去背了,但心里想,《弟子規(guī)》既然那么好,你怎么不背?家長在看肥皂劇,讓孩子去做作業(yè),他也覺得不公平。家長做什么,孩子就會做什么。家長是孩子的榜樣,最好的教育就是做個樣子給孩子看。
閱讀構成了人的潛意識,而人的行動由潛意識決定,一個民族的生命力也由一個民族的集體無意識決定。凡是進入眼睛的信息都會變成一顆種子,凡是種子,總會要發(fā)芽。所以,要保護自己的眼睛。從一個孩子現在看什么書,你就知道他將來是什么結果。看上去他在看書,其實是在動一個又一個念頭,他動的念頭是“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以后他就跟太太白頭偕老;如果他動的念頭是“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就是另一種態(tài)度。所以,讀了什么決定了活成什么。家長不僅是把孩子養(yǎng)大就行了,還需要給孩子慎重選擇讀本。
人的心靈是一張白紙,你在上面畫什么顏色,它就呈現什么顏色。
做家長的第一義務是保護孩子的眼睛。凡是進入眼睛的任何一個信息都會成為潛意識構成。大家常常有這樣的體會,晚上做的夢境是白天動的念頭,就是這個道理。夢境是另一個維度的世界。那夢境播出來還好,報銷掉了;如果沒播出來,下一個就是一個人的生命實相。
一定意義上,每個人一輩子都要進行保護心靈的戰(zhàn)爭。
文學除了認識功能、審美功能、社會功能、教育功能,還有更重要的一個功能,我認為它是祝福。別人看了你的文字,他就能得到祝福。
人之所以恐懼,是因為對未來缺乏了解。當對未來有了解,知道要到哪里去,心就放下了。小孩子,在外面玩得很盡興,突然發(fā)現天黑了,找不到回家的路,他就會哇的一聲哭出聲來。這時候,媽媽喚歸的聲音成了世界上最溫暖的聲音。喚歸的書,帶我們找到那個根本故鄉(xiāng)的書,才是好書。
最新消息